普萘洛尔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能够稳定细胞膜、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药。由于对β2-受体的拮抗作用可导致致命性的支气管收缩等,普萘洛尔现已很少应用于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治疗,但仍广泛用于偏头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焦虑症、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疾病的治疗。
一、偏头痛
β-受体阻滞剂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效果明确,其中证据最为充足的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另外, 比索洛尔和阿替洛尔可能有效,但证据质量不高。
普萘洛尔能降低交感神经功能及调节血小板聚集能力,降低血小板粘附聚集和5-HT的再摄取,通过阻止血管扩张、稳定细胞膜和增加组织供氧来预防偏头痛。
2016年《中国偏头痛防治指南》推荐的普萘洛尔日剂量为40~240mg。临床常用的初始剂量为10mg,每日3-4次,与氟桂利嗪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月,之后可缓慢减量停药。若发作再次频繁,可重新使用原先有效的药物。
特别提醒:普萘洛尔的禁忌证包括反应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体位性低血压及心率减慢的某些心脏疾病。有情感障碍患者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发生心境低落、甚至自杀倾向。
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患者体内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能增加心肌细胞膜上β受体的数量和与儿茶酚胺的亲和力。β受体阻滞药能对抗儿茶酚胺的作用,可迅速减轻甲亢患者的心动过速、心悸、眼睑震颤、焦虑等症状。
普萘洛尔常规起始剂量为40~160mg/d,因为甲亢时药物清除率会增大,所以可能需要较高剂量来治疗。
与美托洛尔比较,普萘洛尔除阻断β 受体外,还可抑制甲状腺素(T4)转换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
特别提醒: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有反跳作用,突然停药可引起心肌缺血加重,甚至心肌梗死和突然死亡,因此停药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
三、焦虑症和静坐不能
1、焦虑症
β-受体阻滞,对减轻焦虑的某些躯体症状有效,但对预防焦虑的精神症状无效。β-受体阻滞疗效不如苯二氮卓类药物,不推荐β-受体阻滞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
但是,普萘洛尔能抑制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兴奋性,可用于预防操作性焦虑或“舞台恐惧”。在操作性活动前1~2小时使用小剂量普萘洛尔(10mg),可减少颤抖、出汗和脸红等症状。
2、静坐不能
静坐不能是抗精神病药的一种常见副作用。主要的表现为烦燥不安、不能静坐、反复走动或原地踏步, 有些病人可能激动、兴奋、焦虑和抑郁。
普萘洛尔开始治疗量是一日30mg,根据病情可逐渐增加,最大的治疗量为一日90mg。
特别提醒:中国人对普萘洛尔更敏感。普萘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90%-95%,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能力受遗传控制。由于中国人血浆α1酸性糖蛋白水平较低,因而血浆中未结合普萘洛尔的比例高于欧洲人。
四、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高压患者常见的死因,初次出血后若未能有效地控制门脉高压,约半数患者在半年内可能再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0%-50%。
当前预防再出血的主要措施是药物降低门脉高压,主要的药物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硝基血管扩张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
普萘洛尔常用的起始剂量为10mg,每天3次,必要时可增加剂量。
特别提醒:普萘洛尔有显著的首关效应,个体差异大,临床用量必须个体化。首次使用时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密切观察反应以免发生意外。
五、血管瘤
血管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所有婴幼儿肿瘤的5%~10%,甚至在早产儿中多达30%。普萘洛尔对婴幼儿血管瘤的抗增殖疗效,已经成为复杂严重婴幼儿血管瘤的一线治疗选择。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以被总结归纳为3种:血管收缩、血管生成抑制和诱导细胞凋亡。
特别提醒:普萘洛尔用于血管瘤的治疗是没有被临床试验认可的,因此有必要对患者进行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