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外科主任刘忠军说,尽管国家近年来在推动分级诊疗、加强社区医疗工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患者舍近求远,直接涌向三甲医院就诊,偏远地区患者涌到中心城区大医院看病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三甲医院门急诊量不降反升。
“从目前医院的数量看,看病难并不是就诊难,而是看专家难,老百姓要找到自己信得过的医生难。”刘忠军表示,医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客观上增加了患者对基层医院的不信任,导致患者直接到大医院就医,或多次重复就医。
刘忠军认为,如何做到让高水平的医学人才在各地区、各医院合理分布,继而实现医疗服务的均质化,是“十三五”规划应当重点解决的根本性问题。按照我国目前医疗水平,建议首先应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这一培训在改变医学院校毕业生直接上岗执业行医,提高医疗总体水平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从目前运行的情况来看,投入和推动的力度还远远不够。
“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医生整体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建议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专科医师培训体系,政府加大对医师培训的投入,从而实现切实有效的分级诊疗,从长远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刘忠军介绍,目前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效果比较明显。他认为,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就业医师整体水平的基础,但国内尚未建立起专科医生培训制度,这可能造成各级、各地在岗执业医生因接受的培训不规范、不均等,能力和水平相差悬殊,不能提供均质化医疗服务。
“如果大多数患者在家门口不同级别的医院都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患者就不会舍近求远涌向大医院,游荡于各大医院的‘号贩子’就将失去生存的土壤。”刘忠军说。
刘忠军建议,针对医疗科技创新的特殊性,研究制定出一些特殊举措,加快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
“几年来我们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手术技术的改进,在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突破。有位病人颈椎的第二节至第四节长了恶性肿瘤,彻底性手术切除才能挽救患者,我们为患者切除肿瘤后用3D打印的人工椎体进行置换,患者术后早期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果没有3D打印带来的新技术,这种病例的治疗就很难办。”刘忠军表示,医疗科技创新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医学难题,使我国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地位;同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产品,具备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优质低价”。
刘忠军说,医疗行业高端医用设备和器材长期被国外产品“大包大揽”。国产产品价格虽然低一些,但采用传统工艺生产的产品相对低端,患者多数情况下并不情愿接受。如果只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而推行国产产品使用,也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创新性医疗产品或可让这种格局改观。
刘忠军说,以他的团队自主研发、国内首个获得注册批准的3D打印髋关节臼杯产品为例,国产3D打印臼杯比进口臼杯的价格便宜很多。国产臼杯自上市以来已使用超过2500例,并取得很满意的疗效。此外,刘忠军表示,按照市场规律,国产创新性产品一旦走入市场,国外产品往往会主动降低价格,以增强竞争力。因此,加大医疗科技创新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