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水污染防治,抓好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我为此已经呼吁了10年。”王承德用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手上厚厚的一摞材料,那是他10年间就水资源保护提交的提案。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刚刚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王承德便提交了《拯救淡水资源刻不容缓》提案。翌年,他提交《黄河流量急骤减少,拯救黄河刻不容缓》的提案,2010年提交《再呼黄河流量急骤减少,拯救黄河刻不容缓》的提案,此后也从未中断。
王承德为何始终将关注焦点对准水?“这跟我的经历有关。”王承德解释说。王承德出生在黄河上游的甘肃省靖远县,在他的记忆中,自己儿时,黄河水面很宽,一眼望不到对岸。虽然夏天有时因泥沙多河水会变黄,但冬天的黄河水却是清清蓝蓝的。“从1972年到1998年的27年间,黄河下游有21年出现断流;从2000年到2010年,黄河径流量逐年下降……我目睹了黄河水量近60年减少3/4的变化,水位以平均每年15厘米的速度下降。”王承德边说边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他最近拍摄的黄河照片。
实际上,对水资源的担忧由来已久。1999年,水利部发布的《21世纪中国水供求报告》指出,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657个城市中,有300多个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报告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未来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
“我国水资源现状是北方缺水,南方污染。在北方地区,农业用水占水资源消耗的第一位。像北京这么缺水的城市,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开采,农业用水占到水资源消耗的1/3以上,其次是工业用水,百姓生活用水排第三。”王承德说。
虽然不停地提交提案,但第一届的5年任期,却让王承德有些失落。2008年,他在《拯救淡水资源刻不容缓》的提案中建议,防止南水北调水渠修好之时无水可调。而在2013年,南水北调源头之一丹江口水库一度出现水位接连50天低于死水位运行、水源入不敷出的情况。“5年前已经预料到了,本可以避免。”王承德颇为遗憾地说。
“水荒”的同时,水污染问题也在不断蔓延。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其中黄河、淮河、海河、辽河、松花江五大水系水质污染;国控重点湖泊中,水质为污染级的占39.3%。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为较差和极差。
水污染事件也屡现报端,如2013年发生在杭州西湖的污水事件,在杭州西湖杨公堤段出现污水直排,水直接流向西湖,浑浊的污水已令湖边的杉树林成为沼泽地。
于是,第二届任期,王承德拿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提案。“水污染治理有3个问题亟待解决。”王承德说,首先,各地基本以末端控制污染为主,源头预防不够;其次,流域管理上条块分割,区域管理上城乡分割,同一流域水源功能管理上部门分割,导致“九龙治水”现象;第三,注重保护城市水资源,而对农村水体污染关注不够。
王承德建议,不能满足于对水污染后果和危害的防治,还要通过风险识别、评估、预警、监管等制度设计,加强对产业布局、公众健康等水环境风险的预防,提高水生态风险防控能力。
“拯救水资源,我会一直关注下去。”王承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