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奶奶,3年前因记忆力减退,做事丢三落四,被诊断为老年性痴呆。当时病情尚不严重,在医生建议下,一直服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控制病情。岂料想,王奶奶在了解到此病尚且无法治愈后,又因服药期间常常忍受不住肠胃不适,就私自停药。自此之后,王奶奶病情每况愈下,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严重的照料负担,大家都为她感到惋惜。
1
吃,还是不吃药?
诚然,目前社会上有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观点:“老年性痴呆是不治之症,花了钱也治不好,不如不治”。的确,痴呆不能治愈,但并不意味着治疗就没有意义。虽然目前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且治疗过程中总体趋势上患者还在走下坡路,但对大多数患者而言,在一些药物的帮助下,还是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甚至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虽然这看起来作用有限,但早期治疗、坚持用药还是能使患者和照料者获益良多。
2
看不到疗效,是否停药?
我们常常会听到患者家属这样抱怨:“我家老人已经吃药很长时间了,为啥看不到病情有所好转呢”。所以不少病人也就因“没有效果”而擅自停药。尽管有很多案例表明药物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是有帮助的,但常因患者病情改善较轻且不被人察觉以及大家对疗效期望值太高等原因而失去治疗的信心。
那我们如何判断药物的疗效呢?通常大家认为吃了药后病情好转就为有效,症状不改善就说明无效。这个观点虽没错,但对于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却不完全适用。即使是有效的药物,也要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才能见效。一般而言,使用药物后需观察2~3个月才能确定是否有效;如有效则坚持长期服用,无效才可以考虑换药,不能因一时看不到疗效就停止治疗。因此,对治疗效果切忌抱有奢望,期望患者治疗后能变得“聪明”也是不切实际的,要对疗效的判断持有科学的态度。
3
掌握合理用药原则
我们希望患者通过药物治疗能够改善病情,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非常重要:
(1)剂量老年患者肝脏代谢缓慢,肾脏排泄能力减退,用药时应该从小剂量开始,且小剂量增加,剂量增加的间隔时间相对要长。
(2)联合治疗联合用药有相互增效的作用,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和加兰他敏)与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美金刚)联合治疗比单独应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让患者获益更多。
(3)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患各种躯体疾病,可能服用多种药物,故应注意躯体病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
(4)药物不良反应抗胆碱能药物可能造成痴呆患者加重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意识模糊甚至谵妄;老年性痴呆患者服用某些抗精神病药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容易导致跌倒和外伤。某些镇静催眠药也会加重认知功能损害,使跌倒的机率增加,且导致呼吸抑制使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危险增加。
(5)坚持长期治疗虽然药物只能延缓病情进展,不能完全根治疾病,但不能在用药2~3个月后因感觉不到明显治疗效果而擅自停药,这样反而会加快疾病发展的速度。
(6)辅助治疗根据患者自身病情需要,考虑其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也可选择一些辅助药物进行治疗,譬如:可保护神经元免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毒性作用的抗氧化剂(如司来吉兰);可减少继发性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功能损害的改善脑循环药物(如银杏叶制剂);具有激活、保护、修复大脑神经细胞作用的脑代谢活化剂(如尼麦角林);可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营养性因子;可降低老年痴呆发病率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氟比洛芬)。同时需注意,这些药物只能作为辅助用药,不能单独应用,更不能忽视主要治疗药物。
(7)定期随访一般3~6个月至少随访一次,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适时调整药物剂量及治疗方案。
4
家人护理也重要
老年性痴呆患者记忆力减退,要自觉地做到按时定量服药常有困难,作为家人应该多加关心呵护,协助服药,并且要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和他们一起来对抗疾病。(1)当患者服药时,家人陪伴左右,帮助他将药全部服下,以免遗忘或错服。(2)当患者伴有其他精神行为障碍时,每次只给其一次的药量,而不是把整包药给患者,并请将药品放在患者拿不到的地方。(3)当患者不愿意承认患病,或因神志不清误认为是毒药拒绝吃药时,要耐心劝服,并监督确认患者已将药品服下。(4)当卧床、吞咽困难的患者不宜吞服药片时,最好采取研碎后溶于水中的方法使其服用。昏迷的患者要下鼻饲管,由胃管注入药物。(5)当患者服药后常不能诉说其不适时,家属要细心观察患者有何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给药方案。
友情提醒
虽然老年性痴呆目前并不可治愈,但在合理用药的基础上,患者可以改善病情,同时应在治疗过程中听从医生的建议,家人也应认真观察病人的状况,如有异常和医生联系,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