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FDA基于一项II期临床试验加速批准了拜耳的PI3Kα和δ亚型抑制剂Aliqopa(copanlisib)上市,用于治疗罹患复发性滤泡性淋巴瘤。
然而2014年7月全球首个上市的PI3Kδ抑制剂Zydelig (idelalisib),上市时就携带有4项黑框警告,提示存在包括致命性肝脏问题在内的风险。2016年3月在临床研究中出现感染相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而先后遭到EMA和FDA的警告和调查。Gilead随后宣布暂停了Zydelig的所有临床研究,表示不再寻求将Zydelig开发成血液肿瘤的一线疗法。
至此,抗肿瘤热门靶点PI3K披上了神秘的面纱,进入了“冷宫”。Zydelig的毒性是因为靶点本身所引起的,还是药物本身结构呢?目前还机理还不清楚。EMA和FDA在对Zydelig审查后,声明临床医生不可以使用idelalisib治疗先前未经治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建议所有经治疗的患者均需接受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PI3K抑制剂相对传统化疗药物,似乎耐受性较好,但临床研究中发现idelalisib在联用其他靶向或化疗药物在一线或二线中,出现了免疫介导的毒性和感染性并发症。所以,临床中建议医生不要将idelalisib作为一线药物等使用或者联用除了rituximab之外的其他药物。
小编在查阅文献后,给大家总结了PI3K抑制剂目前存在的毒性问题,以便为国内PI3K靶点新药的开发提供借鉴。一般来说,PI3K靶点迄今观察到的毒性可分为三类:免疫介导的毒性,骨髓移植和感染相关疾病等。一些药物也有别的相关毒性,比如高血糖,高血压和精神相关疾病,特别是与非γ或δ亚型抑制剂。免疫介导引起的常见毒性是肺炎,肝炎和肠炎,详细的研究可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