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医用耗材整治活动传出消息,在东三省的某二级综合医院,通过整治,该院已经停止了一家医用耗材供应商的供应,对其中一家供应商涉及的耗材价格下降10%,两家供应商的医用耗材价格下调5%。
以上消息绝对靠谱,并非造谣。
从时间安排上来看,全国性医用耗材整治行动的收官时间是今年12月31日,十一长假期前,各地主要在做的也是部署和动员工作,长假后剩下的3个月也才是行动关键期。
上述东三省的某二级医院可以算是“早起的鸟儿”了,当然整治效果也颇为惊人。
另有山东省的某省级综合医院,制定了本院的医用耗材使用专项整治方案,其中明确提出,优先采购使用国产高值医用耗材,原则上不得采购已纳入该省集中采购范围的非中标产品。
北京某三级甲等的知名综合性医院,为进一步落实耗材专项整治活动工作计划,医院约谈重点科室负责人,要求加强耗材临床合理使用管理,选择适宜技术和适宜价格的产品,降低医院耗占比。
比如,针对骨科耗材,该院强调,部分高值耗材选择上是否适宜、患者指征是否适合进行手术,均需要进行充分术前讨论;一些新技术或新产品的选择,尽管具有一定技术优势,但是否适合当前患者、是否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也要深思。
这些都可以说是一个警醒:
此轮耗材整治,不仅仅是专项方案中点名的七类耗材的生产企业,其他的耗材(含试剂)生产、经营企业也都要小心了。
在压力传导之下,耗材整治行动实际上为医疗机构开启了“压价、筛选供应商”的新窗口,合则留、不合则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