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姚常房 特约记者姚秀军)3月28日,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向媒体发布《2017年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不少改革举措都有落实到位的时间限制要求。
据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副处长刘颖介绍,便民服务的相关举措基本安排在3月底前完成。比如,在医院门诊大厅提供轮椅服务、引导服务等。6月底,在京三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明显提高社区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所有三级医院和90%的二级医院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等。12月底,在京二级医院要将门诊预约时间精确到1小时之内,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服务基本覆盖,对北京16个区符合条件的社区医生开展儿内科常见疾病培训。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将与人力社保局共同开展日间手术付费方式探索等。
据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苏彦介绍,此次推出的2017年北京市属医院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共有18项改善医疗服务措施、35个服务项目。18项措施主要包括:“指尖上的市属医院”,全时段抽血、分时段检查,中草药送到家,专业药师教你用药,“医院的厕所革命”等。18项举措的完成情况已被纳入市属医院的绩效考核,将从年度绩效奖金中专门拿出2亿元资金,用于激励22家市属医院进一步创新便民惠民举措。
“6月底,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推出各具特色的专病及症状门诊”这条措施广受关注。据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介绍,医院研究发现,很多不同专科的不同疾病均可以导致同一种症状。患者就医时往往不知看什么科,奔波很多科室,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确定诊断。2017年第一季度,医院在原有48种特色专病门诊的基础上,增设了眩晕门诊等18种症状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