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曹 政□
5年时间,基本药物制度由蹒跚起步逐渐走向成熟。在基层实施数年后,基本药物制度进入新的阶段。下一步,基本药物制度将在哪些方面着力?业内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
推动基层合理用药
今年9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通知,对基本药物的配备使用提出要求: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依据自身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合理选择配备使用基本药物;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将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优先使用基本药物,逐步实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这一要求应该同基层的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结合起来。”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求加强基层药品合理使用管理,通过基本药物的使用,指导基层药品采购,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因此,各地应在此基础上,组织开展基本药物使用知识培训,规范处方行为,并将合理用药作为医务人员竞聘上岗、执业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强化药学人员在处方审核、点评等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药政处处长贾立明表示,作为基本药物的使用“大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不断提升基本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在国家卫生计生委药政司和健康报社的共同支持下,江西省举办了全省基层卫生人员国家基本药物合理应用培训班,各地市按照省里的培训模式,也陆续采取集中培训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并在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的基础上,推出了基本诊疗路径管理。
有专家表示,基层诊疗路径管理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不合理费用,缩短平均住院天数,控制医疗成本。“通过路径管理,能够使单病种诊疗费用趋于一致,从而促进基层医疗保障的支付方式改革,为实现按病种付费,以诊断相关分组为基础的定额预付制提供依据,最终建立医疗保障与医疗服务相互促进的良性机制。”
构建药品保障新机制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有专家建议,基本药物制度应该形成独立的筹资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药品供应机制。
北京大学史录文教授表示,结合我国医改近年来实施情况,可考虑以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作为切入点,建立公平的基本药物保障体制机制。为充分体现政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维护生命质量、创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建议根据我国经济水平,由政府全额拨付或从现有医保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和金额,作为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基金,纳入预算管理,专款专用,实现全民基本药物保障基金预算管理。
也有专家建议,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应根据预算基金数量,各省测算本地区基本药物需求情况,国家确定各省基本药物预算金额,各省按照预算基金制订采购计划,实施基本药物带量招标采购。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预算基金,取消现有的患者在报销基本药物费用时相关医疗保障政策的限制,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基本药物报销比例,让患者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只需支付一般诊疗费和5%~10%的基本药物费用,在上级医院看病适当增加自付比例,基本药物其他费用由预算基金全额支付。各省依据自身财力,增补的非目录药品由省级财政或省级医保基金全额支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可配备其他医保目录药品,做到目录间的有效衔接,通过报销杠杆调节患者在使用药品上的选择,保证基本药物公平可及的同时,充分尊重患者选择其他药品的权利。
“具体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还需要讨论,但的确应该考虑构建多层次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有专家表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多层次发展,药品供应保障也应该相应地进行多层次的发展。
推动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巩固完善基层运行新机制,稳固公益性的管理体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以及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通过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促进医保、医药、医疗联动,扩大医改成效,并不断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基本药物目录是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龙头,对于完善国家药物政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负责人介绍,基本药物制度的建设发展将促进药物公平可及;药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将继续通过全品种覆盖抽验、全过程电子监管等方式,强化基本药物质量;各地在规范基本药物集中采购机制过程中,把企业通过新修订GMP认证作为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鼓励基本药物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通过加强培训,规范处方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基层药学人员素质。此外,还要完善药品定价、报销等政策,丰富和创新药物政策内涵,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药物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