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停药也是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患者认为症状好转就随意停药,而不是按照医嘱制定的疗程停药,这就很容易导致疾病复发甚至加重的现象。那么都有哪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不能突然停药呢?
一、抗菌药物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时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至感染病灶控制或者完全消退。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布鲁菌病、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要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突然停药不仅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反而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二、糖皮质激素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机体通过负反馈抑制垂体前叶分泌促皮质激素(ACTH),引起肾上腺皮质萎缩和机能不全。停药后垂体分泌ACTH的功能一般需3-5个月才能恢复,肾上腺皮质对ACTH起反应恢复需6-9个月。在停药过程中或停药一段时间内,如遇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情况,有些患者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低血压、甚至休克等症状,需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抢救。此外,因患者对激素产生了依赖性或者病情尚未完全控制,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可导致疾病复发,会出现肌痛、关节痛、精神消沉、发热等症状。
三、吗啡
连续使用吗啡等成瘾性镇痛药,一经停药,可出现戒断症状,初起打哈欠、流鼻涕、食欲不振,再重些为恶心呕吐、难以入眠,严重时可见激动、心动过速、终至虚脱。因此应严格按照《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管理使用这一类药物,防止连续使用、成瘾,对成瘾患者可减量使用、逐渐停药。
四、循环系统药物
1.β受体阻断剂
β受体阻断剂在临床上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长期应用β受体阻断剂治疗高血压,会使β受体密度上调而对内源性递质的敏感性增高,突然停药将出现血压上升;冠心病患者使用此类药物亦不能突然停药,否则容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室性心动过速。因此临床如需停药,应逐步减量,以免发生危险。
2.防治心绞痛药
硝酸甘油或者单硝酸异山梨酯突然停药时会出现反跳性缺血症状和体征,约有2%-4%的人会出现这种反跳现象,逐渐撤药或合用β受体阻断剂药或者钙通道阻滞剂可降低这种风险[1]。
3.中枢降压药
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治疗高血压药物,在血压降至正常之后突然停药,可导致交感神经亢进,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血压上升,心脏自律性增强并出现出汗、脸部潮红、失眠、头痛、恶心等现象。因此,若需停药,应提前1-2周逐渐减量服用,并考虑用其他降压药代替治疗[2]。
四、抗精神病类药物
1.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的使用应有个体化的给药方案,并坚持长期治疗,至癫痫发作完全控制3-5年后可考虑逐渐停药。切记突然停药或者更换药物,可导致癫痫发作加频甚至癫痫持续状态[2]。如需更换药物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加上新药后才将原用药物逐渐减量至完全停用;停止治疗必须在半年至2年内,逐渐减量至完全停药。
2.抗精神失常药
吩噻嗪类(如氯丙嗪、奋乃静)及丁酰苯类(如氟哌啶醇)突然停药后2-3天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高血压以及心动过速,1-2周后才好转。突然减少剂量或停药后几天易导致迟发性运动障碍,因此若需停药应在提前几周开始减少用药量[1]。
3.抗抑郁药
三环类抗抑郁药突然停药可导致焦虑、恶心、眩晕、肌痛、静坐不能,短暂停药也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1]。
五、镇静催眠药
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会产生耐受性,导致依赖和成瘾,突然停用可出现反跳现象和戒断症状,表现为失眠、头晕、焦虑和震颤等。
六、降糖药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见效后,如果突然中断停药,可使血糖骤然上升,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而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