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崔芳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的中文并不很流利。在中国出席活动时,他常常用中文秀上一两句问候语,正式发言就会改换为英语。但是在4月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办的2017年世界卫生日主题活动上,他坚持全程使用中文,希望让在座的人听懂他的经历、心情、期待和倡导:“每个人都可能心情不好,让我们聊聊,越早越好!因为这个话题在我的内心十分重要。”
施贺德的讲述从数字开始。根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有3亿多人受到抑郁症困扰。在他工作的这片土地,约有5000万人患抑郁症,大学生人群更是有近1/4经历过抑郁。“抑郁症在全世界日益增多。但抑郁症对我、对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不仅仅是数字,还与我们个人密切相关。”施贺德的语速放慢了,“多年前,我的伴侣因抑郁症自杀。多年来,我无法谈起这件事情。但今天我决定不再沉默,在公开场合谈谈此事。”
有太多的时候,人们对抑郁症患者说,不要懒惰;有太多的时候,人们对抑郁症患者说,笑一笑,高兴点;有太多的时候,人们不愿跟家人、朋友、同事谈到抑郁症;有太多的时候,抑郁症伴随着耻辱和难堪。但施贺德认为,这些都不是真相。“朋友们,精神健康问题并不是软弱,任何人都有可能患抑郁症,抑郁症是可治的。”世卫组织与知名人士、医生、普通百姓合作,录下了他们讲述个人故事的视频,并征得他们同意,在世卫组织的微博和微信上分享。每段视频、每个故事都传达着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患抑郁症,每个人都能向患病的朋友、家人和邻居伸出援手。
亲身的经历、专业的背景、科学的知识,让施贺德给出了普通公众面对抑郁症患者的建议:“要倾听,不要批评;在他们心情不好时,邀他们喝喝茶、散散步,不要忽视他们;陪他们看医生,而不是默默地担心。”沿用世卫组织公益宣传片里的比喻,施贺德说,抑郁症就像一只黑狗,不起眼,不讨喜,但不可忽视,更不能让其占据上风。而做到这一切,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家携手,尽早行动。
讲到这里,经历过伤痛洗礼的施贺德用微笑和一句话做了结束:“心情不好?我们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