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在今年浙江药品招标过程中,出现药企大范围弃标现象,其中外资药企弃标率更甚,整体平均弃标率达到60.5%,最高的为92.3%。 浙江省药采中心此前发布了一则“开展相关产品全国最低价的采集工作”的消息,这让部分接受价格降幅的药企特别是外企再次产生了“整个人都不好了”的感觉。一家参与此次报价的药企向记者透露,这次浙江的药企采购要求是全国最低价,不接受的话,就只能是就此别过了。如果此前降幅确认出来的价格比全国最低价还要低的话,就采取最低价。这也意味着,这次浙江省的第二次药品招标,有的药品会产生新的全国最低价。这就导致了弃标率达到60.5%的现象。 此前药价趋高也成为今年热议的话题。现在90%以上药品都有非常大的降价空间,很多企业也把价格砍掉了50%,这样的一点问题都没有。还有人表示,药价有相当大的降价空间,药企和医院都有自报药价降价的可能。降药价已经势在必行,药企在觉得比较亏损的情况下,也产生了大部分弃标的情况。一家知名外企高管就告诉记者,对于是否弃标,他们公司专门开过这样的研讨会,会上的争议非常大。企业老板觉得利润确实不大,所以最后就暂时进行弃标。 湖南、浙江、等地连续出现药品招标出现大范围弃标,药企有何难言之隐?此类现象,是巧合还是一种趋势? 今年1月,湖南药品招标,对范围内的26440个品规进行了少则10%多则50%的价格下压,大幅度的下压使外资药企纷纷弃标。同时就在湖南药品招标进行当中,浙江绍兴三甲医院作出价格调整,将14款价格较高的外资药品列入停用或限用范围内。实际上从去年开始,药品招标价格就已经有了下降的趋势。2014年,各地卫生部门在招标中,普遍对范围内药品进行了25%左右的价格下压。当时多数药企分析,或许此次大幅普降之后,药价在一段时期内可以稳定运行。但仅仅一年之后,价格再度大幅下行。 面对如此降幅,外资药企纷纷弃标,诺和诺德这议价弃标的有15个品种,施贵宝弃标13个品种,辉瑞弃标34个品种等等。除湖南外,浙江和辽宁省也都相继传出了招标价格下调的风声。 对外资药企而言,难受的还远不止于此。2015年,针对原研药将取消单独定价的政策或许会出台,这对外资药企来说将更是致命的打击。所谓“原研药”,即过了专利期的进口药。多年来,中国对原研药一直设置单独定价规则,这部分药品与国产仿制药的价格相差少则数倍,多则数十倍。而在2015年,这一规则可能会被改变,并改为市场定价机制。湖南省的药品招标,除了对外资企业进行大幅度降价以外,对本土企业也做出了这种大力的下调,降幅最高达到了50%。 相比外资药企,本土企业已经习惯了多年来在低利润率中跑量这种运行方式,因此即便面对这种巨大的降价,弃标的企业也很少。因此此次外资让出的市场,正是让本土企业扩大市场的一个好时机。根据医药行业一项统计显示,在三甲及以上医院外资药品的占比达到70%左右。从去年以来,随着外资弃标、本土企业中标的数量增加,外资药品的占比已经降低至60%左右。此次,随着全国各地号召的“大病不出县”政策的推行,大多数二、三线城市的患者被留在了县级城市看病。二三这种县级城市作为一直以来国内药企的主要市场,国内药企已经占到了70%-80%这样一个份额。(记者曹博 浙江台记者张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