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叶龙杰)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在北京开幕。《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与研究处理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情况的报告》提交审议。《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很大差距,环境保护仍处于补齐短板的关键期。同时,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在增加,解决的难度在加大。
《报告》指出,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8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24.9%,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优良天数比例同比分别提高4.3、4.0、0.3个百分点,但臭氧污染问题日益显现。2016年,全国PM2.5、PM10浓度同比分别下降6.0%、5.7%。新增23个PM2.5达标城市,累计达到95个;新增27个PM10达标城市,累计达到141个。自2013年以来,11个考核省份PM2.5浓度均明显下降。全国臭氧平均浓度同比上升3.0%,成为影响5月~9月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根据《报告》,2016年,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为67.8%,劣Ⅴ类水质比例为8.6%。开展监测的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有93.4%的地表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84.6%的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不容乐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土壤环境问题突出。抽样显示,重污染企业及其周边点位超标率为36.3%、工业废弃地为34.9%、工业园区为29.4%。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排放不断累积,化肥、农药、农膜等使用量多,土壤环境保护压力依然很大。
《报告》提出,按照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要求,环境保护工作主要目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9%,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浓度下降3%,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68.3%,劣Ⅴ类水体比例下降到8.4%,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降低2%、2%、3%、3%。全面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进一步完善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开展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