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关注)
人畜共患病究竟是人之过,还是畜之祸?频频发生的人畜共患病值得人们深思。本期报道追根溯源,为人畜共患病找出了“病因”,更为防范疾病开出了“药方”。
——编 者
仍在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流感,再次敲响了人畜共患病危害人类健康的警钟。人畜共患病有哪些特点?其频频发作的原因是什么?应当从哪些方面防范?记者日前采访了有关专家——
-全世界已证实250多种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呈增多趋势,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大
记者:什么是人畜共患病?
徐建国(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研究员):人畜共患病是指由同一种病原体引起,流行病学上相互关联,在人类和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疫病。其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菌、寄生虫等。目前,全世界已证实250多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和寄生性动物病,其中危害较大的有89种。新出现的各种感染性疾病,越来越呈现出“人畜共患”的关系。
郑增忍(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兽医卫生评估室主任,研究员):在目前已知的人类1415种病原中,有 868种病原来源于动物。据WHO报道,过去10年,大约75%的新发公共传染病来源于动物或动物源性食品。
记者:病原体是如何传染人的?
李皓(环境教育学者,博士):在自然状态下,病原体进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通过鼻进入,比如飞沫、粉尘中携带的病原体;二是通过口进入,比如饮水、食物被病原体污染;三是通过皮肤进入,比如皮肤损伤后接触病原体,被携带病原体的虫子叮咬,被体内有病原体的动物咬伤等。
记者:近年来人畜共患病呈现哪些特点?
郑增忍:研究资料表明,人畜共患疫病不仅频繁发生,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一是传统型的人畜共患病呈现流行态势。比如,鼠疫、结核病、血吸虫病等,因为动物宿主不可能根除,时而死灰复燃;在拉丁美洲,猪体内寄生的囊虫/绦虫寄生虫导致每10万人中就有100人感染,引起癫痫症、头痛等症状;每年全世界估计大约有55000人感染狂犬病死亡。
二是老病原出现新变异,人畜共患病威胁越来越大。由于病原毒力变异和组织嗜性变化,给人类造成更大的危害。如高致病性禽流感,原本只感染家禽,对水禽和哺乳动物并不致病,但由于禽流感病毒对哺乳动物的毒力发生变化,不仅能使水禽感染、发病、死亡,而且祸及人类。
-生态环境的改变、动物经济的发展、食用野生动物,大大增加了人畜共患病发生、流行的风险
记者:人畜共患病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郑增忍: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旅游业的兴盛、全球经济贸易的增加、交通条件的改善,都是人畜共患病增多的因素。特别是经济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的剧烈改变,加剧了人畜共患病的发生与流行。生活范围的不断拓展,使人们不断破坏和入侵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增加了受病毒感染的几率;森林的大面积砍伐,迫使野生动物离开原先的生存领地,将病原体直接或间接地带到人类社会。此外,全球气候变暖激活了许多病原体,导致蚊虫等传播媒介大量滋生。
徐建国: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动物经济的迅猛发展。由于人类对肉、奶、蛋的需求猛增,畜禽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集中饲养和一家一户散养并存,疾病传播的机会就多了。
郑增忍: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全球化改变了动物源性食品的生产和销售方式,日趋加速的城市化导致畜产品的运输、贮存及制作的需求增加,也为人畜共患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
记者:吃野生动物会不会引发人畜共患病?
徐建国:目前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丧生在人类的口中,一旦误食含有病毒的“野味”,很有可能导致新的传染病流行。即使野味不带病毒,也有传染寄生虫的风险。有些寄生虫“蒸不熟煮不烂”,很容易寄生在人体内。
郑增忍: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极其复杂,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库。许多病毒在动物体内相安无事,一旦与人接触、发生变异后,就容易引发疾病。野生动物贸易以及野生动物肉食消费出现增长的趋势,已对人的健康和动物卫生造成巨大的风险。
-预防为主、人病畜防,建立健全人畜共患病防控体系
记者:应该如何防范人畜共患病?
郑增忍:要想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把人畜共患病的危害降至最低,就必须增强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人畜共患病防控体制和机制。
首先,坚持预防为主、人病畜防,把关口前移,强化兽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障源头防控。比如,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机构和专业队伍,加强动物疫病预测、预报、预警与诊断能力建设, 建立兽医部门与卫生部门的协作及联防联控机制等。
其次,开展人畜共患病现状调查,持续开展重要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监测,建立重要人畜共患病流行病学数据库并实现信息共享,实行重要人畜共患病监测预警。
最后,推动畜禽养殖方式改进,提升畜禽生产的生物安全水平。普及科学饲养管理知识,推广良好饲养规范以及大型集约养殖企业生物安全隔离区建设,隔离人、畜、禽的居住环境,合理安排饲养密度, 引导和教育生产者加强饲养环境卫生的治理,减少畜禽发病率。
徐建国:畜禽养殖的确是防控人畜共患病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特别是杜绝在饲料中违禁添加抗生素的行为,否则动物和病原体都会产生耐药性,传染病发生后就将无药可治。
同时,加强在物种引进过程中的疾病风险评估,把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不要以人的健康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对于动物性产品,一定要严格检验检疫,把可能带来的病原体挡在国门之外。
郑增忍:此外,还要加强技术储备研究,提升人畜共患病的技术保障能力。
记者:普通百姓应从哪些方面预防人畜共患病?
李皓:跳蚤、蚊子、苍蝇、蟑螂和老鼠都是容易传播病原体的典型生物。以下方法可以让它们远离人的生活空间、减少它们的数量:不要把剩餐倒入垃圾中,减少老鼠繁殖的条件;保护水体生态,适宜鱼、蛙类、蜻蜓生存的水体能有效减少蚊子的数量;保持厕所无臭味,盖好便池的下水口;厨房台面、柜板和餐具保持干净、干燥,避免吸引蟑螂。此外,通过加热、紫外线照射、化学消毒等方法,可以有效灭活食物、餐具、衣物中的病原体。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在线论坛,由网友发布,本站仅引用以提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如您认为本文在内容和知识产权上侵害了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020-376179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