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苗 王婷 本报记者 宋黎胜
从2010年起浙江省杭州市实施《杭州公共场所控烟条例》,当地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均陆续开设了戒烟门诊。但记者近日走访发现,杭州市各家医院的戒烟门诊依然门可罗雀。据了解,平均下来一家医院一个月甚至接收不到一位“患者”。
为什么没有人去医院戒烟?几家医院的呼吸科医生都向记者吐苦水:“很少有人把吸烟当成一种病啊!”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科诊室的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患者,其中有8位是老烟民。“还有专门戒烟的门诊?”每个老烟民都是第一次听说医院有这样的门诊。只有一名女性患者知道戒烟门诊的存在,“来呼吸科看过几次病,看到有的门口贴着这个牌子”。
戒烟门诊在人群中的知晓率太低。“很多人每天出门都要看看PM2.5指数,但是却不在意自己抽烟。”浙江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周晓曦告诉记者,在戒烟门诊并不多的患者当中,大部分是其家人实在受不了二手烟,才强制他们到医院接受治疗的。
“应该说,每一位吸烟的人都得戒烟,都可以找医生看看。”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李亚清说。而那些有慢阻肺、心脑血管疾病的烟民,更急需找戒烟门诊帮忙。
“来戒烟门诊的人,我们都会看他的吸烟动力强不强,戒烟的原动力是什么。”李亚清告诉记者,之所以要弄清这些问题,是因为戒烟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对于吸烟者,有行为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3种干预措施,而在这其中,药物干预起到的作用最有限,“要戒烟,还得靠行为干预和心理干预”。换句话说,哪怕吸烟的人挂了戒烟门诊的号,遵从医嘱按时服药,可家庭、社会对他吸烟行为太过容忍甚至纵容,比如朋友见面互相递烟、参加婚礼被新人敬烟……那这次戒烟还是会以失败告终。
对于呼吸科医生来说,他们不仅仅是守在戒烟门诊等烟民上门的。
杭州市中医院呼吸科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每一位来看病的患者,他们都会问一个问题:“你吸烟吗?”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他们会开展戒烟宣教。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李亚清和同事们在各个健康学院开办戒烟讲座,“不仅在医院讲,还在社区讲”。
浙江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曾做过一个实验,相对于戒烟门诊6%的戒烟成功率,临床医生对住院患者的戒烟指导成功率达到24%。“做法就是,针对所有住院患者,在入院登记时发现有吸烟史时,由住院医生帮助戒烟,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很好,基本上医生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该中心主任杨延忠说。因此,戒烟不能仅靠各个医院的戒烟门诊,对住院患者以及普通人“广撒网”,才能提高戒烟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