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梦
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的具体举措,从2010年起,原卫生部要求全国各类医院启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以此为平台,推动护理模式改革,拓展护理服务内涵。活动开展7年来取得积极成效,“护患双满意”的共赢局面正在形成。未来,优质护理服务是否会向更大范围延伸?如何推进这一品牌工程向纵深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相关负责人。
改革与改善同步
优质护理在延伸
“优质护理是改革与改善同步推进的举措。”该负责人说,改革指的是在医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让护士去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服务。在病情观察、协助诊疗、促进康复、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方面以患者为中心,同时也与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员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围绕患者落实好医疗和护理工作。在改革中,真正让患者能够得到护士连续、专业、规范、人文的护理服务。
“改善指的是很多医疗机构还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性地改善和提升工作水平。”该负责人说,如一些医院通过App和微信对出院患者提供连续化的护理服务,将出院患者的问题通过责任护士的延伸服务得以解决。有些地方还在门诊、急诊、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比如为了缓解术前患者的紧张心情,让其提前了解手术的全过程、明晰术前需要做的配合工作及术后可能发声的体位性改变,以利于患者能够尽快适应。
据了解,截至2016年年底,优质护理服务已经实现了三级医院全覆盖,88.2%的二级医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该负责人说,在目前的工作基础上,各地要以深入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契机,2017年年底前,所有的二级、三级医院要实现全覆盖。
推进优质护理,离不开榜样的力量。该负责人表示,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对近年来在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中表现突出的109家医院、225个病房和560名个人进行了通报表扬。今后,应充分借助各种媒体传播平台的力量,进一步挖掘优质护理服务典型,宣传优质护理服务改革创新亮点和优秀团队及个人,互相交流、借鉴、学习,宣传优质护理服务的显著效果,营造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良好行业氛围和社会氛围。
服务与管理同步
促进护患双满意
“党中央、国务院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这是卫生与健康发展理论的新飞跃、发展理念的大提升,也将引导护理事业发生革命性变化,推动护理服务模式从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任务,向围绕患者身心需求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转变。”该负责人表示,在这样的要求下,广大护理工作者应主动更新理念,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将护理服务贯穿于生命全周期,努力构建系统连续的护理体系,在疾病预防、临床治疗、慢病防控、心理呵护、长期照护、临终关怀等方面有所作为、不断有新作为。
该负责人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将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向纵深发展。一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持续改革护理服务模式,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服务,密切责任护士与所负责患者的关系。二是丰富护理服务内涵,着力提高基础护理服务质量,突出专科、专病、专业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注重人文关怀,满足患者身心整体健康需求。三是提高护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通过科学、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以临床工作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拓展护士职业发展空间,完善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护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
“需要强调的是,要让患者满意,首先要让护士满意。因为没有满意的护士,就不可能有满意的患者。所以国家在推进护理服务模式改革的同时,也在同步推动护理管理方式的改革。”该负责人说,改革护理管理方式,就是要把原来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使得护士同岗同薪同待遇,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使护士的收入分配与工作量、工作技术含量、患者的满意度、患者转归相关联,让护士薪酬分配更加合理,护士职业发展更有前景,促进护士专业化、专科化发展,改善护士从业环境,增强护士职业价值感,真正调动好和稳定好一线护士队伍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