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宋迪文
为提升社区医疗服务能级,破解社区卫生“接不住”的难题,上海市奉贤区着力打造以教学为核心的升级版医联体,不仅实现专家、技术双下沉,同时启动医学教育持续下沉到基层的带教模式,大幅提高了基层医疗的人力、技术、管理水平。
从看病转变为带教
近年来,奉贤区加大与高等医学院校合作的力度,重点建设“医学教联体”。自2015年起,奉贤区引进复旦大学全科医学系祝墡珠教授团队,建立了复旦中山—西渡全科医生培训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今年又聘请祝墡珠教授为区全科医学教学总顾问,在南桥、青村、奉城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复制推广复旦中山—西渡全科教学模式,特聘3位中山医院全科医学教师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教学副主任,每周开展全科教学带教门诊、病例汇报、病例点评等。
该区还以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发展中医药事业战略合作为契机,聘请中医药大学院基础医学院院长李其忠等3位教授,在社区开展中医带教门诊。通过中医“大咖”的言传身教、传承帮带,为社区中医药事业发展储备人才,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传承推广,提高社区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
同时,在医联体中重点突出教学功能,规定二级、三级医院下派到社区的首席医生均需具有教学带教能力,变以往“专家下沉”的看病模式为“专家、技术双下沉”带教模式。并将医联体工作纳入到年终对三大区级医院的重点考核内容,三大区级医院对参与社区带教的专家给予优先评优、优先晋升等激励措施。
目前,奉贤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有3名~5名区级以上首席专家每周前来开展教学门诊和教学查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能力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居民认可的服务品牌,如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肾友俱乐部”、青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糖友俱乐部”、奉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女之友小翁热线”……
学科托管助力专科帮扶
今年“五一”节晚上,奉贤区“120”接到胸痛患者孙先生,随车医生立即给他做心电图、口服药物,并将情况上传至胸痛中心,随后将孙先生转至奉贤区中心医院胸痛中心,因其已做好术前服药,患者直接进入了心脏治疗手术室,最终获得及时的救治。与此同时,整个医疗救治过程在专科医联体囊括近500名医务人员的微信群中进行共享,给医务人员提供了难得的即时学习平台。
在奉贤区,这种精准的学科帮扶力量已深入区级和社区层面。由于远郊的医疗资源相对薄弱,通过对口帮扶,市、区三级医院利用人才、学科等优势,每年向该区受援医院派驻高年资的医疗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对区中心医院28个科室进行托管,培育了骨科、普外科、心内科、内分泌科等一批重点学科,骨科微创全髋置换术、普外科腔镜下胃肠肿瘤切除术等新技术相继应用到临床。在六院的支持下,区中心医院建立了一整套科教管理体系,包括本科生教育、研究生培养、临床医学院建设、住规培基地管理等。
作为医联体的中枢环节,区中心医院还承担着教学力量传导的作用。结合各社区特色需求,该院组织由50余名副主任职称以上的专家组成的支援团队,定期下社区开展医疗业务的“传、帮、带”,开设专家门诊,开展教学查房、业务讲座、病历分析,指导疑难危重病例抢救等。
目前,奉贤区先后进行了“部分学科—全学科—精准学科”托管,引入年度学科评估、院外专家定期评估推进机制,积极创建市、区重点专科,形成以3个市重点专科为龙头、14个区重点专科和8个区特色专科为基础学科框架体系,使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在精准学科建设的同时,高效培育出一批岗位技术能手。其中,西渡社区赵英医生荣获2016年度全国基层岗位练兵城市医疗组一等奖,医护团队荣获上海市社区岗位练兵比赛团队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