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立夏
新一轮“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紧紧结合行动计划和工作重点,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为切入点,以医联体为载体、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全面提升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近日,记者就双流区改善医疗服务取得的成效和经验采访了该区卫生计生局局长屈勤。
记者:近年来,双流区卫生部门先行先试,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经验。
屈勤:近年,双流区先后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首批全国健康促进试点县(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多项卫生计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我们围绕建设“健康双流”目标,进一步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探索出一些经验做法。例如,响应国家号召,深入推进分级诊疗的实施。
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软件上,我区通过成熟型人才引进、区管院用、上挂培养、专科联盟、远程医疗等方式,有效提升基层医务人员能力。硬件上,以各基层单位发展需求和“十三五”提升工程为导向,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承载能力。
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我区对外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三甲医院建立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对内探索医共体建设,实行一体化管理。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托管协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九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托管邹家场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建了两个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建设“五大中心”,促进全域医疗资源共享。区级医院成立了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胸痛中心、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及吴阶平泌尿外科双流中心。2017年,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会诊率均达80%以上;胸痛中心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慢性病联合诊疗中心解决了慢性病患者最关心的优质医疗、药品配置问题;吴阶平泌尿外科双流中心借助优势医疗资源,让原本可能需要到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在双流就能得到有效治疗。
健全双向转诊机制。我区以慢性病联合门诊为突破口,从机制上加强区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引导患者主动选择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近就医。
记者:人才“区管院用”政策是如何让医务人才“活”起来的?
屈勤:从2015年起,我区实施医务人员“区管院用”,以点带面地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服务能力,主要在以下4方面着力:一是选好人。双流区卫生计生局根据基层医疗单位需求,每年从区级医院选出由中高级职称构成的48人团队到12家基层医疗单位脱产工作1年,充分保证服务质量。二是做好保障。区财政全额保障下派人员工作经费,以上一年收入做基础,对应高、中、初级分别上浮40%、30%、20%作为奖励性绩效,保证了下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用好人。基层医疗单位与下派人员签订责任书,制定进度表,配备好工作团队。四是严考核。接收医院和区卫生计生局分别进行月、季度、年度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发放奖励性绩效。
记者:双流区的家庭医生工作被列为典型,你们是如何推进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并将中医药服务融入其中的?
屈勤:我区的家庭医生工作曾在第十二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上作交流。我们的主要做法,一是下沉资源,提升服务品质。通过医联体建设、人才区管院用、远程影像会诊等措施,实现优质资源下沉,打造家庭医生团队的强大后盾,使签约居民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二是优化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打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导诊和精准服务,减少排队时间,让签约居民就诊更加便捷。三是树立品牌,提高服务依从性。加强全科医生的包装和推介,打造家庭医生工作室,配备医生助手,实行“多对一”服务,增强群众信任感。四是延伸阵地,提高服务可及性。通过在村卫生站、居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配备快速检测设备和智能穿戴设备,使签约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家庭医生服务。五是拓展项目,提高服务满意度。在全面落实政府全额付费签约服务包(A包)和个人固定付费签约服务包(B包)的基础上,通过需求调查,制定符合居民需求的个性化服务包(C包),满足居民的个性化健康需求。六是创新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实行院团两级管理,打破绩效限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在扣除成本后70%用于团队成员奖励。
中医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既是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的丰富,也是对传统中医的深入发展。目前,双流通过3个途径将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融合:一是构建中医药一体化+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率先在全省建立“中医师+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公卫人员+村医生+下派中医师”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为居民提供全方位中医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二是推出基础包+增值包中医药家庭签约多元化服务。全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医药个性化服务包达17种。三是建立互联网+签约服务中心,探索中医药家庭签约服务一站式服务模式。全区开发应用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信息化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和远程签约服务系统,有效提高签约服务效率。
记者:双流区妇幼保健工作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在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上,你们有什么“法宝”?
屈勤:统计表明,我区2017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1.71‰,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为有效控制孕产妇及婴儿的死亡率,我区一方面“强龙头”,不仅完成对双流区妇幼保健院硬件的提升,还推动该院从一甲到三乙的三级跳,并即将启动该院二期工程建设,建成后其业务用房面积将达3.6万平方米。另一方面,严格产科机构准入。目前,双流有3家产科执业机构,均为三乙医疗机构,具有较强的综合救治能力,能够有效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此外,我们在区第一人民医院设立区域性儿童诊疗分中心,承担区域性儿科重症转诊以及儿科救治能力的提升指导工作;在3家助产服务医疗机构设立新生儿病房,在区第一人民医院设立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在区妇幼保健院设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我们还建立了市、区、镇三级急救网络,在区第一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设立区域产儿科急救点,承担区域内的产儿科急救工作,同时针对一些病情超出区级机构救治能力的,也与市级急救点开通了急救绿色通道,确保危重孕产妇及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值得一提的是,双流区妇幼保健院对上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结成医联体,对下与区属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成医共体,形成“1+1+12”模式。市妇女儿童医院下派专家驻点指导,在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开创了首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MAS患儿气道灌洗技术等,并增加了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等10个危重症病种的收治。通过制度的规范,严格实行按绿、黄、橙、紫、红的标准分级管理,切实加强保健质量。2017年,该院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6.85%,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