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志勇 实习记者 杨真宇
近年来,药品逐渐成为人们网购的“新宠”,通过网络下单,快递小哥很快就能送药上门,越来越多的人以网购取代了到药店或医疗机构购买药品。然而,药品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对于处方药,我国一直没有打开网络销售的闸门。但记者调查发现,在眼下火热的B2C(企业对顾客)医药电商销售中,挟私售卖处方药已经成为潜规则,网购处方药的“方便快捷”令人瞠目。
B2C企业快速增长
今年年初,《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发布,明确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第三方平台除外)审批,不少人将此视为国家对医药电商的大力支持,甚至有人认为放开处方药网售指日可待。
药品监管部门此前对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企业实行分级管理,经审核许可分别发放A/B/C三类证照。A证由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审核,业务范围为医药B2B(企业对企业)第三方平台。B证由各省级食药监管部门审核,主要由医药商业公司申请,业务范围为医药B2B。C证同样由各省级食药监管部门审核,须由线下连锁药店申请,业务范围为医药B2C。
取消行政许可、由审批改为备案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C类互联网药品交易申请需求很快得到释放。据记者粗略统计,获批企业数由2016年下半年的400余家,猛增至今年4月的近700家。
近两年,叮当快药、快方送药等整合线上订单、链接线下资源的医药O2O(线上至线下)企业,或依托传统药企的雄厚资本或借助资本市场的运作,纷纷大量收购或联合线下实体药店,获得直接面向消费者网售药品的资质。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医药电商的销售规模,从2014年的645亿元迅速增长至2016年的近1000亿元,但其中B2C业务的“成绩”却一直差强人意。有数据显示,B2C业务销售额仅占医药电商销售总额的5.8%。
一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负责人表示,我国一直没有放开处方药网售,是B2C市场萎靡不振的原因之一。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相信随着医药分开等医改措施的推进,“网订店送”等药品配送方式必然会涉及处方药,“网售处方药一旦放开,一定会带来市场的爆发,所以众多企业积极布局B2C业务。”
网售处方药禁而未止
我国一直禁止通过网络销售处方药,即使在线下,也必须在建立销售台账、有专业药师审核处方等条件下,才允许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但记者调查发现,网络销售处方药绝非个案,甚至已经成为十分普遍的现象。
尼莫地平是一种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改善等的处方药。记者通过京东网站搜索“尼莫地平”,共产生12条销售链接,指向B2C网络药店3家;而在天猫网站搜索“尼莫地平”,共产生300余条销售链接,粗略估计共指向B2C网络药店100余家,其中包括众多知名药品零售连锁企业。
通过网站交易页面展示处方药就已经违规,这些企业网站是否在向消费者销售处方药呢?记者分别通过不同渠道继续调查。
在电脑上登录“康爱多网上药店”后,记者订购了5盒某企业生产的尼莫地平片,并填写了姓名、手机号、地址。10分钟后,一名自称康爱多药店药师的人打来电话,表示因该药为处方药,需要登记用药人姓名、年龄、病症后才能发货,并主动询问记者是否因为老人患有高血压需要用药。得到肯定答复后,这位药师并不急于登记信息,而是建议记者订购15盒,每盒可以便宜1元,并保证为正规药店、正规产品。自始至终,这位药师从未主动向记者索要处方。记者放弃购买后,该药店药师继续通过手机短信和微信主动联系记者。
在手机上,记者通过天猫链接,在“金象大药房旗舰店”订购了1盒尼莫地平片;提交订单时系统要求上传处方照片,记者手机拍摄一张白纸并上传;大约半个小时后,“药师”在线回复记者,“订单已审核通过,请货到付款”;次日,记者通过快递顺利收到所购药品。在“京东大药房”,记者在白纸上手写“尼莫地平3盒”,拍照后作为处方上传,同样顺利通过审核。更出乎意料的是,通过主打“28分钟送达”的“叮当快药”,没有任何人索要处方或询问相关信息,在下单不到半个小时后,1盒尼莫地平片就被送到了记者手中。
记者搜索发现,为数不少的处方药品种正在通过网络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甚至包括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异的环孢素。
监管成了掩耳盗铃的游戏
“即使是实体药店,有多少能真正做到凭正规处方、由执业药师审核后销售处方药?线下都很难做好的事情,线上就更没有保证了。”一位不愿具名的药物专家告诉记者,甚至有药店向印刷厂购买医院的电子版处方,以便销售处方药后伪造处方、留存备查。这位专家表示,处方药滥用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鉴于我国专业药师匮乏、监管力量有限等现实条件,“完全放开网售处方药,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在尼莫地平的药品说明书中,共列出了11项不良反应,该药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更是多达16项。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胡欣表示,一般消费者并不具备安全用药的专业知识,“尼莫地平还是一种相对安全的药品,更多处方药的使用要求更加复杂。”
隐患不止于此。“通过各大医院周边泛滥的收药小广告可以想象,有大量处方药在合法渠道之外流通,以往破获的案例显示,由于隐蔽性强、监管难,这些非法流通的处方药大多通过网络进行销售。”一位食药监管稽查部门的执法人员表示,这类处方药肯定没有经过专业的储存和运输,到达患者手中时是否有效、安全不得而知。此外,如果含有麻黄碱、可待因等“兴奋剂”成分的药品通过网络违规销售,将会带来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记者网购处方药时发现,几乎在每一个处方药销售页面上都注有如下文字,“药品监管部门提示:如发现本网站有任何直接或变相销售处方药行为,请保留证据,拨打‘12331’举报,举报查实给予奖励。”
而网售处方药的监管似乎成了掩耳盗铃的游戏。记者拨打北京市“12331”投诉举报电话,并转入北京市非紧急救助服务电话“12345”。接线员竟表示“不清楚网售处方药是否违规”,且没有开展相关工作的记录,并向记者提供了北京市东城区食药监管部门的投诉举报电话。东城区食药监管分局投诉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同样表示“问题太具体,不太清楚规定”,并建议记者咨询该局业务部门。最终,该局药械市场科工作人员在确认网售处方药违规后,建议记者向北京市食药监管局投诉举报,而告知记者的投诉举报电话仍为“1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