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O型血, 又来献血啦!”广东省军区政治部保卫处陈国策干事5月8日来到广州血液中心见到熟习的采血护士时脱口而出。
据了解,陈国策从1987年10月入伍以来,一直主动报名参加部队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还到街头的献血点无偿献血,除第一次献血200毫升和接下来几次300毫升,以后每次献血都是400毫升,而且献的血均是献全血。现在已经坚持了整整22年,其献血累计量达到1万5千毫升。
当天一身戎装的陈国策献血后自豪地说,自己是O型血,从媒体上得知广州血液偏型多为偏O型 ,虽然自己所献的一袋血微不足道,却感受到能为广州不偏O型血尽军人责任的一份喜悦。
当天献血者中,美国友帮保险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第四次献血的陈海峰和每年献一次血的李凯洛均是O型血,他们是参加单位组织献血的,单位希望O型血员工先报名献血,结果单位献血者中近半数是O型血者。
“广州市近段时间O型献血者明显增多,这与上月底媒体发布了广州血液偏型多为O型的消息有关。”广州血液中心付涌水主任如实说,同时,他希望通过本媒体转达对广州献血事业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地感谢。
付涌水主任强调,市民很容易将血液偏型误认为缺血,其实它们是两个不同概念,所谓“缺血”是由于辖区参加献血人数偏少,导致采供血机构库存血液量(包括O型、A型、B型和AB型血液)严重不足, 无法提供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而血液偏型是指采供血机构在某段时间内某种血型血液的库存量处在最低警戒线以下,血液供应出现暂时性紧张,血液偏型不仅在广州会发生,在广东以及国內各地,甚至经济发达的国家也会发生,属于国际性血液安全工作的难题。
付主任坦言,虽然广州市并不缺血,但是血液偏型的情况一年中偶而出现两三次,持续时间不会太长,少则几天,多也则一周就会恢复正常 。有趣的是广州市血液偏型十有八九是偏O型血多。血液偏型的直接表现是某种血型献血者人数下降,而使用此血型的用血者人数和用血量上升,造成某种血型供小于求的矛盾。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季节、天气,以及春节、黄金周长假期或学校寒暑假等因素,或多或少会影响献血者的献血行为,成为献血“淡季”,而有时确实有某种血型的献血者在某阶段献血相对偏少,这是献血者方面的主要原因。在医院方面,夏天病房有冷气,冬天时关起门窗又不觉得过冷,手术室环境更不用提了,加上广州医疗技术水平特别是血液病治疗水平较高,年手术用血量以10%以上的速度上升,一年四季天天可以做手术,用血则每季均为“旺季”,不少择期手术者特意选择长假期去手术,当某种血型用血“旺季”与这种血型献血“淡季”刚好在同一时段,血液偏型就产生了。献血者是一个人一个人献的,而用血者通常一个病人一次手术要用去5—10个人所献的合格血液,如果是大型手术,如器官移植、脑、心手术或突发事故大出血等手术,十几二十人份献血的血液是最保守的用血量。病患者用血的血型不是有时间规律可循,某时间段或多或少,而采供血机构只能按平常血液库存的储备,如果出现血液偏型,广州血液中心启动应急献血预案,在组织无偿献血应急队伍人员参加献血的同时,将情况通报医院,合理调配这种血型血液,延缓择期手术,确保该种血型急救用血需求。
此外,血液保存期限也是产生血液偏型的重要原因,全血最长存放35天,机采血小板则只有1至5天,而且血小板的使用又多是急用,所以,采集血小板各种血型数量要由医院需求来定,并且只能按日需量采集, 采集过多不使用会浪费,这种情况是不允许发生的,不足时又不能满足医院需求。
如果某血型临床使用量下降,血液中心库存量又上升,就会采取限制该型血液采集,劝该血型的献血者延期献血。
据了解,广州日均需要800袋全血和80多个机采血小板治疗量,与北京、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用血量三大城市。为此,付涌水主任呼吁广大适龄健康的市民,特别是O型血献血者踊跃参加献血。
另讯:在
张学元 陈恵珍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