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宋琼芳 潘明华 通讯员 顾敏 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委托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牵头编制《浦东新区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手册》,以此为标准,在全区大力推进社区护理队伍建设,尤其重点加强对“一专多能”护士的培养,促进社区护理能力的提升。 伤口护士契合居民需求 不久前,家住浦东新区金杨社区的徐老伯,在家自己做艾灸,一不小心,把膝盖烫伤了。“去离家最近的医院,来回一趟坐公交车也要1个小时,这一折腾,膝盖伤口更加疼得厉害。”徐老伯跑了一趟医院,就不想再去了,可自己给自己换药,伤口老也不好。 “怪不得这阵子没看到徐老伯。”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黄永霞在门诊遇到来配药的徐老伯老伴,得知情况后,安排一个伤口护士随家庭医生来到徐家。经过1周的专业护理,徐老伯伤口慢慢愈合,家人说:“从来不知道还有伤口护士,这样的专业护士正是我们特别需要的啊!” 上海现有80名社区伤口护士,其中有45名在浦东。黄永霞说:“除了伤口护士,我们团队还有糖尿病护士、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护士等。” 所谓“一专多能”,是指擅长某一专科领域同时掌握其他护理技术,这些擅长不同专科的护理人才集结在同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一种“大全科、小专科”的新型社区护理服务模式。 比如伤口护士,表面看来负责换药,实质却是护理伤口。黄永霞总结这几年临床数据发现,社区护理伤口,1/3是烫伤,1/3是长期卧床引起的压疮,剩下的以糖尿病足居多,共同特点是患者行动不便,特别需要社区护理。 伤口护理是一门需要多年学习的技术活,其成效离不开患者和家属配合,这就需要护士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健康宣教,耐心细致了解伤口进展情况。上海市护理学会社区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刘薇群认为:“对患者来说,这样的工作由社区护士来完成是最好不过,患者花费的时间少、费用低,而社区护士的获得感也大大提高了。” 三级联动“集成共享” 以社区护理“全专联合”为方向,浦东新区卫生计生委以周浦医院为牵头单位,开展社区专业护士培训项目,大力构筑“集成共享”模式。 什么是“集成共享”?“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参与、发动调用全市优质护理资源,构建三级联动模式,实现社区专科护理的专人专管、科学管理。” 周浦医院院长李新明说,“第一层为上海市护理学会,负责优质资源输出,牵头制定培训计划和教材;第二层为上海市社区卫生协会下属的社区护理专委会,承担组织、管理、协调等职能;第三层为基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是承担专科护理知识在社区护理传播、应用、推广的关键层。” 刘薇群认为,高质量的护理团队,必须有一个配套的社区护理标准。“此前,社区护理参考二、三级医院要求,这与社区护理的需求不能完全匹配,而护士也不具备相应能力,患者下沉了,就怕社区接不住、管不了。” 刘薇群说,“因此,我们从社区护理组织架构、工作内容、人员和岗位职责、工作制度、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相关操作规范,以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社区护理进行规范——这也是专业护士培训的管理基础。” 社区专业护士培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康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宋德香告诉记者,护士们通过定向、持续培养,护理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慢慢走出“打针、发药”的定势,成为社区专科护理骨干。 浦东模式正在复制。截至目前,上海已培养社区糖尿病管理护士152名、PICC维护护士200名,下一步还将开展首批社区康复护士培训。目前,上海已有15名社区护士开设糖尿病护理门诊、107名社区护士开设糖尿病健康管理小屋,对4380名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管理,协助全科医生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管理超过4万人次。此外,以《浦东新区社区护理管理指导手册》为源头,《上海市社区护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今年将正式出台。 “推进分级诊疗,离不开社区护理的力量,必须提升社区护理能力,让病人从二、三级医院回归社区与家庭以后,可以继续获得综合、优质、可及的健康服务。”李新明说,这是一个良好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