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讨论动物的直觉时,往往会涉及到费洛蒙,这是一种能够影响其它个体行为的化学物质,尤其是在交配季节,这种物质会让异性难以抵抗。
几十年来,人类是否具有费洛蒙这一问题被反复地讨论。不过,最近一项研究则提供证据表明此前被认为最有可能是人类费洛蒙的两个候选物并不存在。
到目前为止,研究者们将人类的费洛蒙锁定到下列两个化合物:雄甾二烯酮,主要发现于男性的唾液以及精子中;雌甾二烯,发现于女性的尿液中。
这两类物质是否真的属于人类的费洛蒙目前并不清楚,但这并不影响媒体以及服装生厂商利用这一噱头大肆宣传。久而久之,人们越来越相信我们这一物种中也应该或多或少地存在费洛蒙。
但最近这项由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者们主导的,包括94名健康人在内的双盲试验中,研究者们发现这些物质对于人们的行为并没有明显的影响。
这些志愿者中有43名男性以及51名女性,他们被要求完成两次为期各一天的计算机指导的检测。
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均为异性恋,白种人,而且此前从未参加过任何费洛蒙相关的试验。
在第一次的试验中,参与者们被要求识别五张中性面孔的真实性别。
在第二项测试中,参与者们则被要求观察不同性别的人的面孔,并且将其吸引力从高到低进行排列。
上述测试分别在两天中进行重复。在第一天的测试中,志愿者们作对照处理;而在第二天的重复测试中,志愿者被要求闻雄甾二烯酮或雌甾二烯。
理论上,如果这些化合物真的能够影响人们的行为,那么受到刺激后的女性将会倾向于将中性的面孔认为是男性的,而且将会偏向于认为男性的面孔更加的有吸引力。同理,男性也应表现出相对应的特征。
然而,上述情况并没有发生。结果显示,上述两种药物对于人们的行为没有丝毫的影响。这说明它们并不会影响异性间的吸引力。
当然,这项研究只是一个个例,它不足以否定此前的所有证明人类费洛蒙存在的研究结果。但它提醒了我们,现在就信誓旦旦的称人类的费洛蒙存在确实是太早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