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孙国根 通讯员罗燕倩)暑期来临,连日持续高温。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7月23日透露,今年与往年同期相比,普通感冒发烧与专科门诊高峰叠加的情况并未出现,说明复旦大学儿科医疗联合体初显成效,引导儿科就诊下沉和专科优势集聚的效应开始显现。 据悉,复旦儿科医联体成立于2014年4月16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共同发起,联合其他9家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组建而成,覆盖上海市9个区,约占上海市儿科医疗服务总量的1/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教授介绍,在复旦儿科医联体成立前的2000年~2011年,该院门急诊平均增长率达13.5%,儿科医生队伍的增长越来越赶不上需求。复旦儿科医联体成立3年多来,该院人满为患的就医格局正悄然发生变化,门急诊普通内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2016年普通病人较前一年减少10.2万人次;临床服务结构日趋合理,专科病人比例上升,该院疑难危重症诊治的功能定位逐渐显现。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日均门急诊总量上升至7500人次~7800人次,虽较前几个月的日均就诊人数大幅上升,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其中最明显的是普通内科就诊人数大幅下降;而消化科、呼吸科、眼科等专科门诊量均有上升,以内分泌科为例,暑期门诊量达平时4倍。 据了解,在过去3年中,复旦儿科医联体成员单位儿科的硬件配置、医护人员数及业务量均有所提升,增购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设备18台;儿科医生增加24人,儿科护士增加52人;门急诊人数增加3万人次,增长3.7%;出院人数增加1625人次,增长12.1%。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除接收成员单位儿科医生进修、培训外,还长期派学术主任到各成员单位开设专家门诊,并给予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