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名单里看到“嘉兴市”三字时,嘉兴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王国芬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2016年,王国芬分管中医工作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以创建先进单位为抓手推动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虽然不是中医药学科背景出身,但王国芬对中医药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曾在桐乡市卫生计生局工作14年,参与桐乡市(嘉兴下辖的县级市)的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亲眼见证了中医药带来的惠民实效,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我们在桐乡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组织了几十场培训。很多群众多年的老毛病通过针灸、按摩、推拿等中医手段治好了,在基层反响特别好。所以我回到卫生系统分管中医工作时,就力促成立中医处,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以创先工作为抓手推动嘉兴中医药事业发展。”王国芬说。
点“要穴” 创先争优一个都不能少
对于嘉兴市而言,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有一个硬指标,即80%的所辖区县必须先行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这一指标直指嘉兴市中医药工作软肋——三个中医药基础薄弱尚未完成先进单位创建的区县: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善县。
“80%只是及格线,我们必须实现创建‘满堂红’,7个区县一个都不能少。”王国芬提出了更高要求,强调要点住南湖区、秀洲区和嘉善县这三个“要穴”。
“当时这三个区县存在一定畏难情绪,怕创不上先进白费力气。”王国芬回忆说,“我当时直言,创先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是发挥中医药的惠民实效,无论能否创建成功,只要老百姓能从中获益,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
为推动三个区县中医药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嘉兴市集中基层中医馆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补齐三个区县中医药服务“短板”。三个区县卫生行政部门相继成立中医管理科,由专人负责中医药工作,从体制机制上保证了中医药政策落到实处。
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下,三个区县的中医药事业迅速旧貌换新颜。
以南湖区为例,由于建制较晚,区内中医药工作底子薄弱,险些沦为中医药工作“差等生”。创先工作成为南湖区中医药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南湖区从“差等生”一跃成为“模范生”。
启动创先工作后,南湖区不断加大对硬件的投入,用于改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诊疗区的基本条件和诊疗环境,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区域经济、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将中医药服务项目、中药品种纳入基本医保报销范围,逐年提高中医药事业经费。同时加强临床专家和业务骨干的选拔与培养,开展了一系列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充实了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为推动中医药工作奠定了基础。
如今,南湖区不仅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全覆盖,还有了凤桥中医皮肤科、大桥中医骨伤科、新兴中医妇科等特色招牌,成为基层中医药工作的“模范生”。秀洲区和嘉善县两个县也顺利完成了创建工作。
通“经络” 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垂直下沉
早晚一碗汤药,上午在治疗室扎针、做熏蒸,下午陪敷着中药贴剂的病友们看电视……这是桐乡市秀洲区新塍镇刘奶奶在新塍医院接受治疗的日常。
今年1月,85岁的刘奶奶不慎摔倒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新塍医院中医康复科治疗了1个多月后基本痊愈,能下床走路,被转到康养护中心。现在,刘奶奶逢人便夸中医疗效好、费用低、值得信赖。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5年前,可能就不是这个结果。
在接受嘉兴市中医医院托管之前,新塍医院门诊仅有的几名中医只能开具中药饮片处方,住院病区的中医适宜技术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当时刘奶奶摔倒入院,医生只能建议她卧床休息或转至上级医院治疗。
中医适宜技术的开展,既让刘奶奶多了一种就医选择,也给新塍医院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接受嘉兴市中医医院托管后,新塍医院重新定位,确立了中医药特色立院的发展思路,实现中医适宜技术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中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中医药+模式”带动全院中医药业务快速提升。
2018年,医院中医适宜技术收入达329万,中医业务收入占比从2014年的12.72%提升至21.48%,整体业务收入翻了一番。2017年,新塍医院加挂嘉兴市秀洲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牌子,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中医药的“样板”。
此外,嘉兴市中医医院作为医联体牵头单位,还与5家县级中医医院和另外23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签订了帮扶合作协议,实现中医医联体建设全覆盖。通过中医医联体建设,嘉兴打通了基层中医药发展“经络”,实现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垂直下沉,形成了以嘉兴市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中医药科室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
类似的故事也在桐乡市上演。2017年,桐乡市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建设时,桐乡市中医医院成为了基层医疗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多家基层医疗机构都向桐乡市中医医院院长王敬民表达了“结亲”的愿望。
“基层医疗机构谋求发展,中医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谈及成为“香饽饽”的原因,王敬民认为,相较于依赖仪器设备和检查的西医,中医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技术好学、适应症广,在基层容易推广,容易做出名气,因此十分受欢迎。
一年多来的实践也证明,与中医院结“亲事”能够有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如今,高桥镇卫生院的中西医结合儿科、河山镇卫生院的针灸推拿骨伤科都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甚至吸引城区的患者返流到基层。数据显示,3家单位的业务收入均在2018年有了明显提升,其中中医适宜技术收入增幅最为明显,最高的河山镇卫生院增幅达76.09%。
强“药力” 智慧中医“云”上见
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落户嘉兴乌镇,“互联网+”被视为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嘉兴,似乎没有什么是互联网“加”不起来的,中医药服务也通过这张网渗透进嘉兴的千家万户。“互联网+”为嘉兴中医药事业发展加了更足“药力”。
“复诊调方的患者,常常要为了几味药的调整在医院‘泡’一上午,这样的烦恼,在嘉兴市中医医院不复存在。”嘉兴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俞忠伟在自己的手机上,为记者演示了在线调方的操作。“只需在医院微信公众号上点进互联网医院,选择复诊转方,就能直接与主治医生沟通交流,调整药方,中药快递到家,极大方便了基层患者,特别是农村地区患者的就医。”
这一简单操作后面,是一朵复杂的“中医云”。
2016年,嘉兴在全国率先建设区域“中医云”系统,实现了区域HIS(医院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接入悬壶台中医辅助诊疗系统,提供辅助开方、中医知识在线学习等功能,帮助基层中医、乡村医生、西学中医生辅助方、合理用药、学习中医知识。
接入“中医云”后,南湖区凤桥镇卫生院医生就可以调取患者在嘉兴市内任意一家医院的电子病历及详细检查资料,通过辅助开方系统生成意见参考,还能够在线学习中医药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该卫生院也成为嘉兴市生成建议处方量最高的基层医疗机构。
目前,这一云端“中医大脑”,已覆盖嘉兴市57家基层医疗机构,累计开出建议处方21万余张。
依托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中医远程诊疗在嘉兴也变得轻而易举。“各地还可以在这一基础上做加法,进一步优化‘互联网+中医’服务。”王国芬介绍说,海盐县建立起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中医远程诊疗框架,邀请全国各地近500名中医入驻系统提供在线服务。目前海盐县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站都布置了中医互联网诊间系统,互联网诊间的病案数超过了50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