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在中医药迎来振兴发展大好时机的今天,每一位中医药人都是主角。五一国际劳动节,又一批中医药行业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本报记者对话部分获奖代表,分享他们的故事与感想,并向全体中医药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敬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患者心中的“银针女侠”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杨俊荣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
获奖感言:病人康复就是我最大的快乐。针灸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会在传承中医国粹、治病救人这条道路上继续努力下去。
一根细细的银针,是她手中治病救人的不二法宝;一弯浅浅的微笑,是她和病人之间温暖的沟通语言。
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杨俊荣是同事和患者眼中名副其实的“劳模”。
病人来得早,她总比病人来得更早。每天6点半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8、9点才下班。每天为100多位病人针灸,她几乎顾不上吃一口热饭。
从重庆市双龙镇中心卫生院到重庆市长寿区中医院,30多年来她扎根基层,帮助群众减轻病痛,恢复健康。
她钻研业务,率先在长寿区开展醒脑开窍针刺法、圆利针和超微针刀疗法、拨针疗法等针灸方法,在肩周炎、面瘫、颈椎病、腰椎病、乳腺增生等疾病方面的疗效赢得患者点赞。
她管理科室,调动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她培育桃李,利用周末的休息时间带领年轻医生学习先进的治疗方法,并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她用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为中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不断锤炼医术 守护基层百姓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童安荣 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副院长
获奖感言:传承振兴岐黄,是我一生的不懈追求。
同事眼中,他勤奋执着、一往无前,从一名中专毕业生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的人生轨迹令人赞叹;患者看来,他医术精湛、体贴入微,仿佛邻家大叔般令人如沐春风;学生心中,他以身作则、孜孜不倦,堪称学习楷模……他就是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副院长童安荣。
从宁夏卫生学校毕业后,童安荣被分配到乡卫生院工作,开始了自己的从医之路。1985年童安荣顺利考入安徽中医学院(现安徽中医药大学),后又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继续深造,师从我国著名肾病专家时振声。毕业后,童安荣毅然回到家乡,致力于中医药在宁夏的推广运用和肾病中医理论的临床研究。
为确保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只要一有空,童安荣就会带领团队奔赴宁夏平罗、永宁等县区中医院开展适宜技术推广、教学查房、疑难病例会诊等。宁夏各区县的不少乡镇卫生院,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脑瘫弃婴,能救一个是一个!”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宋兆普 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作为一名基层中医,获此殊荣让我感到非常激动。我会把荣誉转化为动力,持之以恒地做好小儿脑瘫的治疗和康复工作。
“只能救人,不许谋利!”“病人也是咱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做一名病人信任的好医生。”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幼承庭训,在骨髓炎、骨结核、脑病等疑难杂症诊疗中深得妙方绝技,更不忘家训,四十年如一日以医载道、扶弱济困。
1992年,关注到一名脑瘫患儿的艰辛求医路后,宋兆普做出承诺:“脑瘫弃婴,能救一个是一个!”
为了这句承诺,他动员家人拿出全部积蓄,为医院采购设备,改建病房。他和医护人员把脑瘫弃婴当成自己孩子,用中医药方法为他们悉心治疗,并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孩子便秘,他甚至用手指一点点帮他们把粪便抠出来。
为了这句承诺,他放弃节假日,一心扑在医院。2010年10月18日,积劳成疾的宋兆普突发心脏病昏倒在诊室里。经抢救苏醒后,他对家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果我身体不行了,你们一定要把这些孩子治下去,千万不要放弃。”
他首创医院与福利院相结合救治脑瘫弃婴的模式,爱心救治脑瘫弃婴3000余名;他爱洒边疆,推动实施“援疆救治脑瘫儿童”行动,让近3000名新疆患儿得到救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集众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田洪赋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获奖感言:人生是一个吸收和释放能量的过程。社会哺育了我们,我们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回报社会。
自2008年任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以来,田洪赋尽心谋划医院发展路径,决定在提升医院软实力上下功夫。
他提出“医院管理无障碍、组织无围墙、技术无壁垒、服务无缝隙、医患无距离、信息大交流、设备大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倡“和合共生”的医院文化精神。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医院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等社会各界人士作为“星期六院长”,直接参与医院决策与评价,汇集众智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
他积极探索、锐意创新,找到了一条适合中西医结合医院发展的道路,带领医院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刀快无声除眼疾 心中有爱送光明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朱永唯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主任
获奖感言:重见光明是一次重生。作为医生,让患者重获光明是我应尽的责任。
熟悉朱永唯的人都知道,他不在门诊就在手术室。数十年如一日,他忙到同事们都觉得心疼。
全年1000多台手术,平均每天手术五六个小时;只要患者病情需要,他尽量加班,给患者加号;没有固定的午饭时间,做手术到下午两三点再吃饭已习以为常,工作节奏经常是用小跑代替走路……
他曾经为一位108岁老人成功施行了白内障手术,使失明了5年的百岁老人重见光明。迄今为止,朱永唯已经为4个百岁老人做了眼科手术,为150余人次90岁以上老人做手术。
患者投之信任,医生报之责任。朱永唯还常常会遇到一些单目失明的白内障患者。“如果手术失败,病人就彻底失明了,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患者同意,评估后手术可行,我也愿意冒这个风险。”朱永唯说,“为病人解除病痛是医生的天职,不能因为手术风险大,怕担责而不做。他们愿意让我来动刀子,这就是一种信任。”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不辜负病人的那份信任
cription="编辑提供的本地文件" sourcename="本地文件"/>
薛莎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部主任
获奖感言:医者父母心,医治好患者的疾病是我的职责。比起获奖,患者康复离开医院时的微笑,才是对我们辛勤劳动最好的回报。
作为医务工作者,薛莎是专家,但她又没有专家的“派头”。作为部门主任,薛莎是领导,但不是只“动嘴”的人。出专家门诊,巡视重症病房,为病人做心理疏导,对病理药理潜心研究……薛莎总在忙碌之中。
“质量第一,病人至上”,这是薛莎要求中医部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宗旨。对于经济困难的下岗女工,她精心辨证,用共70元的6副中药便治愈了患者的胆囊炎。对于远道求医的患者,她放下碗筷,一顿午饭热了凉、凉了热,只为不辜负病人的那份信任。对于患有癫痫的少女,她尽心呵护,用优质疗效和人文关怀让被自卑困扰的孩子重返校园。
她的方子药少、量精、价格低,让每个普通老百姓都能看得起中医。几十年来,她坚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中医战线上,为医院各科重病患者提供最佳的中医支持,为数以万计的病人带来了福音。
全国工人先锋号
有热情更有温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三科
23位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2.1岁,这个充满青春与朝气的团队就是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仙葫院区骨三科。这些年轻的医务人员,把青春的热情尽情地挥洒在工作中,用行动践行有温情的医者誓言。
2018年11月4日凌晨,骨三科收治了一名智力障碍患者。他因车祸被紧急送往医院,却无法说出自己的姓名及家庭信息,医务人员给这名患者取名“无名”。当时,“无名”全身多处大面积挫伤,牙齿松动,舌头、口角流血。最严重的伤是双髋臼骨折,必须保持卧床姿势。
“无名”的特殊情况也给医护工作增加了很大难度。在无监护人照顾的情况下,骨三科的医务人员主动承担起护理职责。大家自发地为“无名”买了各种生活用品,料理他的饮食起居。在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无名”的精神好起来了,每日的中医治疗缓解了他的疼痛,促进了“无名”的康复,他也开始积极配合进行功能锻炼。渐渐地,大家的付出让“无名”有了变化,他从一开始抗拒治疗、敲打护士,到后来看到医务人员就咧嘴大笑。
有人问骨三科的医务人员:“无名”没有家属、也没办法支付医药护理费,你们怎么还为他做这么多?骨三科的医务人员们却总是笑着说:“因为他是我们的病人。”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注重细节和人文关怀”,一群热情、可爱的医者营造出温暖有爱的科室氛围。在这里,这样温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本报记者 黄蓓 徐婧 秦宇龙 罗乃莹 李芮 李晓峰 通讯员 罗政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