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儿科荒”现象愈加突出:由于缺少专业的儿科医务人员,生病的孩子无法在附近医院得到及时诊治,心急如焚的家长只能带着孩子从县到市,甚至到省会。要为“两孩时代”储备儿科医疗力量,已成为社会的共识。
四川省北川中羌医医院是绵阳市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单位之一。当了解到该院由于缺乏儿科专业技术人员而未能开设儿科,绵阳市中医医院便把帮助该院尽早成立儿科并开诊作为帮扶重点:派专家、传技术、帮难点、带团队……近日,从北川中羌医医院传来好消息,该院正式成立儿科并接诊运行。
勇挑重担促儿科迎“新生”
北川是“5·12”大地震的重灾区,儿童问题非常重要,北川中羌医医院拟成立儿科的规划也刻不容缓。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这个规划迟迟未能实现。2019年,绵阳市中医医院派出了儿科医学博士魏海英到该院进行为期2年的帮扶工作。来到北川后,魏海英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她从报到第二天起,开始下乡、进村,为老百姓免费义诊、健康宣教;报到第二周开始坐门诊、查病房、搞培训,帮助医院组建儿科团队,教护士如何从0.75g/支的头孢呋辛粉针中抽取不同的剂量来满足不同体重患儿的需要……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终于,北川中羌医医院于3月11日开科并接诊。
这一天,医院接收了第一名患儿。这名患儿8岁,由于支气管肺炎收入院治疗。完善了相关检查后,魏海英为患儿制定了静脉输液+穴位贴敷+口服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经过7天的对症治疗,该患儿康复出院。出院之时,患儿的母亲感慨道:“以前孩子生病我们都是一家人出动到大医院去,不仅床位紧张,来回奔波也很折腾。现在基层医院有了儿科,真是方便太多了!”
授人以渔变“输血”为“造血”
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输血的同时也帮助造血,这是绵阳市中医医院在进行对口支援工作时一直秉持的理念。为了帮助科室更好地运行和发展,魏海英经常为科室人员进行手把手指导、理论讲座、技术演示等,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儿科诊疗技术和经验倾囊相授。
开科之初,只有魏海英和王菲两名医师。从第一天的1个患儿,第二天的2个患儿,到第四天的10个患儿,她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呵护。第二周,儿科医生增加到了4人。为了保证医疗工作的有序进行,医务人员的手机都保持24小时开机,出现问题相互商量、共同会诊。微信、短信也随时在线,为小病、常见病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做到大病、疑难病症及时诊断或转诊。
截至3月31日,儿科住院病人从开科时的1人,增加到了26人(满床)。出院患儿42人,均为治愈出院。门诊人次也在稳步增长。
坚定信心践行“大医精诚”传统
当被问到今后的打算时,魏海英坚定地说:“我的对口支援工作才刚刚开始,虽然这里的儿科初具规模,但它还是个‘新生儿’,还会面临各种困难和考验。我将不遗余力地和大家共同努力,造福一方百姓。”
对口支援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战略部署。多年来,绵阳市中医医院积极响应号召,按照各级卫生健康和中医药管理部门的安排,对口支援红原、壤塘、九寨沟、昭觉、平武、北川等民族地区医院以及一批社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
支援期间,医院运用三甲中医医院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帮助基层单位加强医院管理、提升技术能力,并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优势,培养专业骨干人才、推动学科建设。
从2011年至今,医院共派出180余名医务人员到对口支援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每到一处都尽最大努力帮助所支援地区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维护当地老百姓身体健康。(孙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