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国际疾病分类》,首次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列入分类系统。随着中药逐步进入国际医药体系,中医药已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的作用越来越被世界认可。
24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和人民网主办,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承办的“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张伯礼于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现在国际上整体疾病谱的变化以慢病为主,这些慢病占着死亡率约70%-80%,也消耗着医药费用约70%-80%,各个国家都很重视。他指出,“但是现在很多病找不到根治的方法,中医药可能是一条思路。因为中医药的特点是由多个组分组成的复方,对于慢性复杂性疾病恰好从多个途径去干预,比化药的一个靶点好得多,有优势,所以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疾病乃至治疗肿瘤都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
张伯礼同时强调,“中医药现在发展的瓶颈,我个人认为就是要拿出过硬的循证证据,让人信服的证据。今天上午我们开会还讨论专门部署这类课题,就是要搞循证评价。所以我想如果有我们有证据,不愁打不开国际市场,因为这能解决问题。”
对于中医药标准化和普及的相关问题。张伯礼表示,中医理论的流派确实很多,他举例称,“我们南方人多湿热,往往有些流派偏重于对湿热的治疗,西北多干燥,有些流派的用药就是用所谓的清润的药,都是地域造成的。当然疾病谱也有变化,所以这个流派并不是说非常神秘、不可通的。”
他认为,“中医药的有些科普知识可以让大众掌握,对人有好处,简单的春捂秋冻,这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符合中医理论,比如我们讲春天捂,具体怎么捂呢,其实中医认为阳气在下,春天把肾腹要保护好,毛裤晚点脱,而不是盲目的全身都捂着,这对人们维护健康是很有利的。”
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中华中医药学会副秘书长孙永章,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医大师陈可冀等参加了当日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医药的国际化现状与展望,展开了深入讨论,就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达成了共识。对于本土医药企业与跨国企业联手,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中医药发展也表示欢迎和肯定。
论坛期间,阿斯利康与绿叶制药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备忘录,正式宣布达成关于建立中成药血脂康胶囊在中国以外市场的战略合作意向,加速推动血脂康的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