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姚常房 特约记者姚秀军)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雷海潮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医疗机构今年6月可分配收入增长21.9%。自4月8日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北京医疗机构医药费用仅增长2.2%,剔除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物价指数2%涨幅后接近零增长。他介绍,监测表明,医事服务费可置换原来的挂号费、诊疗费、药品加成收入,新的补偿机制正在建立并发挥作用。 雷海潮表示,北京市通过规范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解决了一部分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显著低于成本的问题,中医、儿科、妇产、护理、传染等部分短板专业得到发展支撑。药品阳光采购金额累计206.4亿元,共节省药品费用16.4亿元,药品价格平均下降超过8%。二级、三级医院药占比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34%,且仍在下降。门急诊次均药费与去年同期相比三级、二级医院分别减少了7.4%和9.8%,一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5.4%。住院例均药费在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减少了17.7%、15.9%和17.2%。 据悉,与去年同期相比,北京市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门急诊量分别减少12.5%和5%,一级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1.5%,城区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疗量增加20%左右。门急诊中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号就诊人次分别减少9.9%和22.8%。对此,雷海潮表示,分级按职称设置医事服务费,释放明确的引导基层首诊的价格信号,调整医保报销政策,向基层倾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一些普通病、常见病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级医院更加注重住院服务提供,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