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游牧的蒙古族在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独具一格的蒙医药文化。如今在现代科技等因素助力下,古老的民族医药正开出“创新之花”。
在兴安盟蒙医院,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取药窗口排满了人。“过去来我们医院看病的几乎都是蒙古族患者,现在越来越多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患者认可蒙医蒙药,每天门诊量非常大。”兴安盟蒙医院副院长齐海军告诉记者,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剂型生产等现代科技手段的进步,蒙药正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银质针灸用具、黄铜制药捣子……这些颇具年代感的蒙医药“宝贝”也在传承使用,但逐步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就拿剂型来说,过去很多蒙药都是散剂和汤剂,患者服用很不方便,现在制作工艺先进了,很多蒙药改成了颗粒剂、胶囊等,服用方便,剂量也更精准。”齐海军说。
近几年,内蒙古各地不断涌现一批批现代化蒙药厂,将传统蒙药生产工艺与现代科技结合,促进蒙药产业化发展。
在内蒙古奥特奇蒙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对赤芍进行基因测序。公司总经理向公伟告诉记者,过去对传统蒙药的使用主要依据流传下来的验方、古方,而今天越来越多的蒙药拥有了“基因身份证”,为蒙药的新药研发、质量把控等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让蒙药真正从经验走向科学。
“企业以古方为基础,辅以现代科学手段,将药效进一步提高,目前已经研发出珍珠通络丸、安神补心六味丸等多个蒙药大品种,市场认可度很高。”向公伟说,公司牵头联合多家蒙医院、学院合作,共同创建了蒙药研发中心,不断创新品类,提高药性。
走进奥特奇现代化物流仓储中心,偌大的配药车间内,仅有一两名工作人员在操控智能管理系统。物流中心运用先进的医药仓储、配送设备和智能管理技术,每年可实现价值20亿元药品的配送规模。
科研重要、创新重要、产业化重要,但向公伟认为最金贵的是老蒙医专家们。他们掌握着传统的手艺,熟悉每味药材的形态、功效以及加工、炮制、贮藏等方法。“我们要保护好蒙医药的传承人,要建设好药材基地,这才是创新的基础。” 向公伟说。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实施意见》,提出将对基于蒙医中医传统理论的蒙医中医医疗器械予以优先审评,推动蒙药中药新药研发,促进蒙药中药创新传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