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联合国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国,出口产品中的很大一部分会以垃圾的形式“叶落归根”。中国已拥有相当规模的电子垃圾“矿山”,而其中的绝大多数来自欧、美、日等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缘何乐意将这些“矿山”出口到中国?暗含其中的,究竟是难得一遇的发展良机,还是一场买椟还珠的闹剧?
慷慨解囊的背后
据硅谷“防止有毒物质联盟”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每年约有50%~80%的电子垃圾被出口到以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而日本每年废弃的100万台家用电脑中,正规渠道的回收率不到10%,绝大部分都输送给了发展中国家。
中商情报网环保行业研究员王健军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电子垃圾中,有六成来自国外。
“是不是我们在认知理念上存在偏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金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外的垃圾处理工艺非常先进,没必要让给我们来处理。”
其实,对于电子垃圾的拆解回收,国外很多年前便已涉足。
“但后来他们发现,其成本是很高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这些电子垃圾送到发展中国家更划算。”北京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研究员邱兴华告诉记者,国外的电子垃圾拆解往往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相关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国外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尤其像电子垃圾拆解这种高危险行当,工人的工资、保险和福利都会上升,而一旦出现安全事故的话,企业则很可能血本无归。”邱兴华说。
此外,环境成本也是重要因素。许多国家对电子垃圾产业的监管力度十分严格,因此,将电子垃圾出口海外并获取一定收益,成为很多国外企业的理想选择。
暗渡陈仓的毒源
洋电子垃圾能在中国大地繁衍生息,现实的利益诉求也是不容忽略的一环。
“从国外进口电子垃圾主要是为了回收里面的铜和贵金属,但这一过程可能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邱兴华说。
尽管环境保护部在2009年颁发的《关于调整进口废物管理目录的公告》中,已对电子废弃物进口作出了明确的限定,但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很多人还是绞尽脑汁,铤而走险。
“电子垃圾主要通过海运输入,因此在沿海一些地区分布密集,比较著名的如广东贵屿、浙江台州和天津静海等地。”邱兴华告诉记者,他在天津实地调研时发现,那里的电子垃圾几乎全部是从国外流进来的,而且是以轮船集装箱的形式整箱入境。
“我们见到的那些废旧电子产品上的牌子,很多都是日本或者欧美国家使用的;另外,其中所含的一些化学物质也从来没有在国内生产或者使用过,所以,这些电子垃圾肯定是从国外流进来的。”邱兴华说。
王健军表示,由于我国在电子垃圾进出口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很多不法商贩便打着“绿色回收”的幌子,通过各种非法渠道将洋电子垃圾引入中国。
“广东贵屿的回收基地年处理国外电子垃圾300万吨,产值多达20亿元。”王健军说,“显然,那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地下电子垃圾’产业链条,从回收、拆解到售卖等一系列环节,都有相关的利益体参与进来。”
环境健康的负担
尽管地下电子垃圾产业让很多“淘金者”赚得盆满钵满,但环境与健康的负担却正在一天天加重。
在电子垃圾的拆解加工环节,私人小作坊的处理工艺目前仍停留于酸融或焚烧阶段,污染程度很高。
“电子垃圾场产生的污染物主要包括重金属类污染物和塑料相关污染物(如阻燃剂等),它们属于持久性有毒物质,能够长期存在于环境当中。”邱兴华说。
华新绿源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副总监苑杰告诉记者,对于那些有毒有害的东西,私人拆解者不会花费很多工夫去进行环保处理,因为这样会增加他们的成本。“事实上,他们赚钱的途径就是把环保成本外部化。”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拆解方法,一旦拆解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金有向记者表达了相似的看法。
此外,苑杰表示,由于缺少相应的污染除尘设备,拆解过程中的一些粉尘颗粒物也会对工人的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在邱兴华看来,电子垃圾污染物的健康效应无疑是个系统性问题,包括遗传毒性(造成DNA突变等)、免疫毒性、生殖和发育毒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电子垃圾拆解地人群患有肿瘤和心脑血管类疾病的风险均可能上升,但由于缺乏可靠、系统的研究证据,目前还不能将其量化。”邱兴华进一步指出,尽管电子垃圾可看做是点污染源,但这些点污染源仍然可能通过大气输送到其他地区,影响的具体范围很难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