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立中)男男性行为者的社会网络和其性网络半数以上是重合的,也就是说,男男性行为者的性交对象大部分是其社会网络的成员。前不久,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专家在对男男性行为者的社会网络进行调查后呼吁,开展男男性行为者同伴干预措施,帮助他们建立正向的社会关系网络,控制艾滋病在这一人群中的传播。
男男性行为者由于其多性伴、无保护肛交等高危行为,成为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快速提升的群体。专家对安徽省芜湖市、马鞍山市、合肥市的432名(调查完成402名)男男性行为者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他们平均年龄28.89岁,76.6%的人单身,53%的人为同性恋者,有两个及以上固定性伴的占54.7%,近6个月存在偶然性伴的占55.5%。他们的社会网络大于5人的占49.5%,网络成员中半数以上为男性的占91.5%,与调查对象年龄相仿的占56.7%,与网络成员存在性关系的占52%。
专家分析说,男男性行为者的社会网络和性网络重叠,提示他们处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网络中。研究还表明,社会网络越大,存在多个同性性伴的可能性就越高;性取向公开程度越高,就可能获得更多来自本群体的认同和支持,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扩散行为的“加速器”;而严重的社会歧视导致男男性行为者性伴间的关系松散且脆弱,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多性伴的生活方式。
调查还表明,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存在知识和行为脱节的情况,这提示在今后的防治工作中,除了传统的健康教育外,还应加强行为监测与干预,进一步完善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