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目标:
理顺管与办的关系,实行管办分开,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多元化投入,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解放医疗生产力,推动医院自主经营,加快发展。
任务:
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引起的供需矛盾,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重。
点评: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不是把现在的公立医院“一卖了之”或者政府“甩包袱”,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事业,重点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医疗保障体系
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实行及时结报,方便群众,提高管理水平,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当年结余率要控制在10%以内。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调整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水平。实施惠民医疗服务工程,全市20家惠民医院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低保人员实行“三免三减”优惠服务。加大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城乡患病困难群众提高就医率。
医疗卫生改革配套措施
制定具体措施,快速推进医改
落实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社会保障。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聘用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公立医院改制后,原有职工的身份和参保政策不变。民营医疗机构聘用具有相应技术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
做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卫生人才分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人事代理。积极支持医疗单位引进人才。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学术活动、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评选、推荐评优、政策知情等方面,与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同等对待。
鼓励和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制订倾斜政策和措施,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尽可能在基层就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费用,报销补偿比例提高20%%。
保障“病有所医”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强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病有所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确保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大战略目标。
目的
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改善民生,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指导思想
破解“看病难、看病贵”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以建立覆盖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认真落实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从实际出发,通过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引入市场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增强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真正让广大群众看得起病、看的好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基本原则
——在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坚持政府主导,落实政府主办责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区分服务类别,实行“政事分开”;健全农村服务网络,强化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在常规医疗服务领域,实行“管办分开”,社会办医院,政府管医院;鼓励社会投资,引入竞争机制;完善医疗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自主经营;政府投资向需方倾斜。
——在医疗保障领域,坚持政府与个人分担,全民医保,保障水平逐年提高,尊重公民就医选择权,引导就近就医。
——在医疗监管领域,转变管理方式,实行全行业管理;维护公平竞争,规范服务行为;控制医疗价格,减轻群众负担;加强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