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柏燕谊 百诚释心首席心理咨询师,情感分析师,央视《心理访谈》、湖南卫视《听我非常道》嘉宾
大家可能听说过暴力、冷暴力,对“爱暴力”还不是很熟悉。父母之爱怎么就成为“暴力”了呢?这在常人眼里是不太容易理解的,甚至有人身在其中也毫无觉察。恰恰因为这“爱”看起来那么真挚,那么伟大,反而最令子女无力承担又无力反抗,终至吞噬子女。最近一位涉嫌轮奸案件的名人之子,可以说就是一位“爱暴力”的受害者。
“爱暴力”
不加控制的爱、没有尊重的爱、以自由为代价的爱、带给对方愧疚感罪恶感的爱、有条件交换得到的爱、懦弱的爱。当孩子在面对这类强大的爱的力量时,出现过度恐惧、焦虑、紧张、不安全感、愧疚感、罪恶感,并且当想到要和这份爱的给予者接触,就会出现恐惧、厌恶、逃避、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当这样有压力的爱已经使得孩子的正常社会功能下降甚至丧失,或者出现较清晰的行为外化问题(强迫行为、抑郁症、抽动症、多动症、惊恐发作、自闭、网瘾、滥交、吸毒、离家出走、暴力等),就属于“爱暴力”范畴。
过分“束缚”,孩子体验不到存在
父母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愿为孩子谋划未来,三岁学钢琴;五时学声乐;七岁学礼仪;很小就开始出席什么样的场合、参加什么样的演出……在外人眼中,这样的父母才是好父母,牺牲自己的时间,用全部的爱为孩子打算。可实际上,孩子如同一块“橡皮泥”,一出生就被一个设计好的“模具”套牢,只能按照模具生长。但人并不是一块橡皮泥,他有血有肉、有需求、有情感,这样的幼年、童年时光,这样的生活安排,绝不是一个孩子所需要的。在“捆绑”、“束缚”中长大,像久困蚕茧里的蚕蛹,他会时时刻刻感受到窒息,像被牵着线的木偶,经常体验不到自己的存在。
一旦他成长到感觉自己有力量的时候,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挣扎反抗,即所谓的“不听话”,而绝不是享受和珍惜现在的“荣誉和光环”,更非感谢父母,因为这些成就只属于他的父母,孩子已沦为被用来实现成就的工具了。
有些孩子不幸选择了最原始、最低级的方式——伤害他人,来报复父母,来证明自己可以逃脱父母的控制,可以说是“以暴还暴”。对象可能是自己的父母,也可能殃及无辜。
虽然他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造成了伤害,但这伤害是在父母抚育孩子之初就已经埋下了。这就是爱暴力最典型的例子。
是对孩子的爱,还是对自己的爱和逃避?
太多的个案都比较突出的显示了“爱”的不恰当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有的是溺爱让孩子成为一个过分自私的人,他在成年世界里得不到大家的接受和认同;有的是控制孩子行为,让孩子对自己的个体能力产生质疑;还有的是为了爱孩子怕他受到“不必要”的干扰而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为权利,而导致孩子成年后变得无法面对复杂的社会交往关系;更有甚者,以爱的名义将自己对生活焦虑、恐惧而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误以为因为自己父亲或者母亲而放弃了幸福的机会;当然也不乏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物品;不允许孩子有任何的错误、瑕疵,因为那样自己面子不好看,等等。
而这些我们常规认为是爱的情感,里面充满了对于自己的爱和对于自己问题的逃避、替代、满足、补偿,但是由于它是通过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情感隐蔽的实施的。以往,我们依然把它解读为对孩子的一种爱,但恰恰是,这样的爱并不是真正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积极作用的。
父母只是没意识到“爱”的后果
绝大部分父母不是有意去伤害心爱的孩子,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这样的爱会带来的种种后果。孩子是无助的、没有反抗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要让孩子主动避免爱暴力会很难,反而爱受到暴力伤害的孩子最终会出现和父母在痛苦中纠缠不清,无法分离的状态。所以,要提出爱暴力的概念,让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建立一种意识。父母只有意识到,才会注意修正行为。
如何区别管理、督促、鞭策孩子和爱暴力之间的不同?
管理监督鞭策是教育手段,尊重、信任、自尊、自信、宽容、坚韧、勇敢等品质是教育的目标,但爱暴力不仅不能实现这些目标,反而还会出现孩子感受人格尊重感丧失,以爱的保护名义,剥夺孩子自主判断自由思考的权利导致独立性丧失,过度严苛导致孩子自信感丧失、自卑状态出现,溺爱导致孩子无法对自己进行有效的情绪管理和欲望控制,变得为所欲为等,那么这就不是有效的管理监督鞭策。
怎样的父母之爱才是不带暴力和伤害的?
允许孩子出现在成长中都会犯的错误,敢于让孩子在承担错误带来的不良后果而自己汲取经验,积极有效的引导。不把孩子作为自己炫耀的标签,不把孩子作为自己成人焦虑的宣泄工具,不强行给予孩子安排人生,不让孩子承受与年龄不相称的精神任务。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幼稚,呵护孩子的独特性,为孩子的教育进行思考、学习、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控制欲的父母一定会施加爱暴力吗?
控制欲强的人本身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攻击型表现,孩子的弱小和懵懂会制造很多的错误和差池,这是安全感差的父母无法面对的焦虑恐惧,所以他们需要控制孩子,让孩子变成傀儡而避免犯一些成长当中很合理的错误。这其实是避免了父母自己面对孩子很多正常成长问题时候的无能、无助,更是避免通过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安全感丧失,所以他们通常都会用爱暴力的方式避免孩子的问题出现。
(部分节选自《爱暴力——献给那些在爱中挣扎的孩子及其父母们》译林出版社2013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