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总结为参数调节循序渐进,同时加强床旁监测。应用时要注重以下几点。
1 设定的呼吸机吸入气压力(IPAP)要合适 设定过高,吸入气氧浓度被稀释而下降,影响患者的氧合,而且会使气流对患者耳膜的冲击力增加,降低患者的耐受性。设定太小,一方面不能有效改善通气,另一方面可能导致患者呼出气的重复吸入,增加死腔量,也会影响患者的氧合。因此,参数调节要由低到高地逐步调节,吸气压力初始8~12cmH 2 O,经过5~20min逐步增加至合适的水平。
2 设定合适的呼出气压力(EPAP) 相当于给患者增加一个PEEP,对患者的氧合有利。过高会造成气压伤的发生和对循环的影响,一般呼气末正压值%26lt;15cmH 2 O为宜,通常可定为4cmH 2 O。机械通气时还应该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答应存在高碳酸血症,可减少潮气量和每分钟氧供,通常在出现大面积实变、顺应性差、易发生气胸时使用。结合患者自主呼吸的实际情况设定呼吸频率、吸入/呼出气时间、压力上升延迟时间等相关参数。设定的原则就是摘要:尽量使患者耐受。另外,由于患者始终处于清醒状态,因此在通气过程中,通气的压力可以通过咽鼓管来压迫耳膜,进而产生明显的痛感,使患者很不轻易耐受。这也是患者不耐受无创呼吸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医护人员要定时(约1次/0.5h)询问患者感受,比如舒适程度,呼吸困难有无改善等。一定要争取患者的配合,并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必要时可以使用棉球塞住患者的双侧外耳道,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耳痛症状,提高耐受性。正确地用固定鼻/面罩,勿使漏气,也不宜固定过紧,以免压迫患者面部三角区,造成溃烂。强调无创呼吸机需要持续应用,中间暂停的时间不能超过15min,至少天天6h以上,最好能达到16h。目前无创呼吸机的平均治疗时间是3~7天。不能因应用呼吸机而影响排痰,仍要鼓励多排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