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财政对卫生服务投入为17%,医疗机构主要依靠以药补医和医疗服务收费维持运行,导致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严重,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
中国国务院于2006年8月成立16个部门组成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共同研究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其中加大政府责任成为各方共识,但政府投入补供方(医院)还是补需方(患者)的讨论却一直没有停止。
陈竺明确指出,要确立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地位。中央和地方都要大幅度增加卫生投入,并强调“政府投入兼顾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政府新增卫生投入重点用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
在这方面,中国政府已经迈开改革的步伐,从2004年起5年时间内国家将投资217亿元,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3万多个,已覆盖98%的地级以上城市。
陈竺在报告中明确,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办医的格局。公立医院要逐步取消现有的以药补医机制,降低药品价格。采取增加财政补助、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等措施完善补偿机制。
“这一做法有利于体现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云南省卫生厅厅长陈觉民说。这个中国西部省份两年前就已先行探索“以技养医”的做法。
此外,陈竺在报告中还就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人才建设等进行了说明。这些也是医改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中国医改的又一项重点工作,这也是政府补需方的重要内容。
陈竺说,要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形式医保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保体系。
这方面中国也已取得初步成绩。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7.3亿农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7亿城镇居民;今年7月又启动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2006年,开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公司已达82家,保费总额达376亿元。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