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对发展卫生事业负有重要责任。各级政府要努力增加卫生投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筹集发展卫生事业的资金。
《决定》中指出了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筹集卫生资金。虽然仍以国家、集体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只是一种补充,但对于其他资本的进入其实是开了一个口子。
值得一提的背景是,1997年正是国企改革转型之际,但由于医疗机构的特殊性和定调为公益属性,因此大多数公立医院并未在同期与国企改制同步进行,只是一些试点医院开始了产权改制。
“这段时期一些医院主要的投资还是依靠财政拨款,很少有社会资本进入。虽然政策面是开了一个口子,但社会资本真正进入时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产权问题,医院营利与非营利的界定问题,社会资本进入肯定是想盈利的,所以这个阶段没有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北京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说。
真正使各路资本对医疗行业开始大举进入的政策在于,2000年7月18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
该《意见》明确指出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
正是这一政策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搭建了大体的架构。由此开始,各地医院的改制试点纷纷开始启动,伴随着的也就是各路资本对医疗行业的抢滩,这一风潮,到2004年达到了顶点。
然而命运多舛,2003年春季“非典”的不期而至真正让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接受了一次大考,而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比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农村卫生投入严重不足、救治应急体制等的缺陷,彻底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存在的弊端。
如果说在上个世纪,王永庆想进入内地医疗市场并成为当时的标杆,那么现在的华夏医疗集团则是拥有相当财力和国际化的另一个标杆。王永庆的标杆在于他对内地健康产业的判断,在于他构建大医疗机构的设想;而华夏医疗集团标杆的意义在于,他们向全球展示中国医疗市场的趋势,他们让国际资本认清了投资中国医疗市场的获利方法和渠道。
王永庆的获利资本属于自己,华夏医疗的获利资本与国际买家共享;前者的国际化是让消费者享受国际一流的服务,后者的国际化是给国际买家提供极具潜力的市场,并且把中国的医疗市场推向国际化。
专业化管理
除了在投资方式上的变革以外,这次的资本进入除了携带着巨额的资本,还有相比国内医院更为专业的管理水平。
华夏医疗在5月的全球路演中能得到国外投资机构和基金的青睐,一是国内医疗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使然,二是基于华夏医疗专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华夏医疗拥有多名来自国内外的医院管理专家和职业经理人专业管理团队,具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和系统的专业培训,华夏医疗团队的主要管理人员还在国内外多家医学院校担任教学和临床职务,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