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上海环境监测中心发布的上海市实时空气质量状况为AQI数值为42。根据昨晚17时的预报,预报的AQI为40-60算是“准确”。从9月1日起,申城首度推出空气质量预报,两天的“表现”按照环境监测专家的眼光来看,不能说“十分满意”,但算是“还行”。
“打补丁”修正预报精准度
从昨天晚上23时起,AQI指数跌到了50以下,根据17时的预报,2日夜间AQI为“优”,数值在30—50之间,这份答卷也算是比较准确了。
总体而言,昨晚的预报要比前天更进了一步。前天发布的首份空气质量预报中预测“当天夜间AQI为20至40,次日上午AQI为45至65,下午40至60”。在这三个时间段中,前天夜间AQI一度达到61,其他两个时间段AQI变化都在预测范围之中。上海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告诉记者,这个预测基本符合趋势,夜间曾出现个别小时的AQI波动与预测有些出入,主要是因为夜间没有扩散的臭氧捣乱。
对于这样的预报其实也有一个“订正”机制,在网络、微博、微信等渠道,会根据实时状况不断调整之前的预报。伏晴艳表示,因为电视台制作预报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也在商量,尽快能够在电视平台上也能“打补丁”订正。9月底至10月初,手机软件的平台也即将正式上线操作,市民可以通过手机获知最新的空气质量预报信息。
预报由环保气象共同研判
对于空气质量预报究竟是如何出炉的,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预报员段玉森表示,目前他们已建立了环境监测中心加气象局的联合预报机制,会参考每天天气影响和气象预报的结果来进行空气质量的判定。在预报机制上,他们会进行双方的联合会商,参考当日的实时监测数据、这段时间内污染源的变化,以及国际上先进的多种由大型计算机测算出的环境空气质量模型,由当日的预报员来进行最后的研判。
目前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已有五名预报员,每天下午17时进行发布。而在双休日的下午也会安排预报员进行值班。
至于这个预报的数值,则是预报一个数值,并取其上下各十个点位来发布,譬如今天上午预报的40—60,即是预测大约为50,再拉定一个上下的范围。
预报尚有多种难度
伏晴艳表示,对于市民十分关注的分区预报问题,目前各区县空气质量监测单位正在按新国标要求完善监测设备的配置。待配置完善后,要积累一年以上的监测数据,才会适时推出分区域乃至分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预报。何时能推出未来48小时空气质量预报,伏晴艳表示,目前预报牵涉的难度很大,预报各种污染因子有一定规律性,但遭遇极端高值时,就容易让人措手不及。比如冷空气是否会带来污染就要研究北方城市的当前污染情况,秸秆焚烧、上下班高峰等污染源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空气质量预报目前还难以做到精准无误,尤其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之前的任何历史可以支撑。”伏晴艳表示,“上海空气质量预报一天对应的首要污染物就多达3种,和其他国家多为PM2.5污染的状况不同,我们可能上午是PM10,下午为臭氧,一会又是PM2.5,综合研判的难度更高。因此推出48小时的空气质量预报还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发生重度污染,且持续时间较长,短时间难以缓解,今后还将尝试推出48小时以上的污染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