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管,不断规范医疗器械流通秩序,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工作实际,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管对策,与大家一同探讨。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擅自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或减少经营和仓库面积
有的企业无视法律尊严,或是根本不知道有关规定,店面和仓库想搬到哪就搬到哪。去年一年,市区就立案查处了6家擅自变更注册地址、仓库地址的企业;有的企业取得许可证后,缩小部分经营或仓库面积,甚至撤掉仓库,把仓库变成生活区,导致医疗器械储存条件不符合要求。
2、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不落实,发生不良事件没有及时报告
监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涉械单位的义务,企业发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必须及时报告。但事实上,目前相关法规未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和监测做出明确的规定,尤其是不报告应承担的相应责任。无法可依致使企业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报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制度流于形式。
除上述问题,还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一是企业经营无证体外诊断试剂。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的管理尚未完全理顺,造成市场上流通的体外诊断试剂无合法完整的批准证明文件的现象较普遍。二是企业采取免费体验的营销方式推销不合格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没有合格证明或疗效一般,但企业却通过扩大宣传产品的疗效、组织人员现身说法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这两个问题都与监管法规不完善有关,但由于缺乏查处依据,现阶段管理难度非常大。
。
3、法制观念淡薄,管理人员缺位
原因有三:一是医疗器械产品种类繁多,涉及专业较广,经营不同品种的医疗器械需要企业人员掌握不同的专业知识,但大多企业人员不掌握所经营产品的性能、安全风险等,业务水平偏低;二是企业对医疗器械管理的法规、规章不熟悉,忽视对医疗器械法规、规章的学习,有的甚至连医疗器械注册证的真伪都不会辨认,难以做到自觉规范管理;三是企业擅自变更质量负责人,特别是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开办时聘请的有资质人员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到位。
4、超范围经营、擅自扩大经营范围、降低经营条件
主要原因有:企业不了解许可证经营范围的概念,认为只要有证什么都可以经营,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什么是产品管理类别、什么是产品品种编码等;利益驱动,有的企业只要有利可图,明知已经超范围经营,却抱着侥幸心理,不履行变更增项申请;目前同一产品有不同的编码,如采血针编码有6840、6815,中心静脉导管编码有6877、6866,呼吸麻醉回路编码有6866、6856,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经营的混乱。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