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从人均40元提高到人均80元,将为医药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按北京大学教授顾昕的计算,2008年全国7.5亿农民的“新农合”筹资,按全年每人80元计,规模将达到600亿元;3亿城镇无医保居民,按全年每人80元计,规模达240亿元;全国用于城乡医疗救助的总筹资大约100多亿元;全国城镇医保缴费人群筹资可达500亿~600亿元。估算下来,2008年医保总筹资至少可达1500亿元。
市场增容带来的新利润空间毋庸置疑。还有中央和地方政府增加卫生投入的强烈意图,同样让企业振奋。这次投入的加大,直接获益的将是医药产业链的两端,因为政府将对供需双方进行补偿。此前20余次药品价格的调整,并没能根本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
同时药品价格的大幅调整不断压缩医药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逼迫药企采用低限投料等方法,药品质量受到威胁,低价普药产品难寻。而通过加大财政资助的方式拉升健康消费,除了具有“人人享受卫生服务”的初衷外,也表明了未来价格调整将不会一味地降低药品价格,压缩药企的利润空间,而是会兼顾生产厂家和患者的利益
光明在前,医药企业开始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热情,“对农村市场、OTC市场、社区市场的细分”,重点发展“价格偏向中低端、疗效较好的产品”,“进一步扩大市场推广面”,拥有“过硬的推广队伍、畅通的渠道和合适的推广手段”。尽管这种热情不同程度地具有利润驱动特征,夹杂着“企业应加大政府公关的投入力度,让自己的产品进入拥有国家医保目录、各地的医保目录,这极有可能是产品进入‘新农合’药品目录的前提条件”,“以往是做医生的推广教育工作,今后可能要向政府官员做药品推广工作了,因为他们才是预算的掌控者”等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但药品毕竟在向公众健康本位的回归之路上又逼进了一大步。
事实上,对医药生产企业更大的考验同时启动。面对数百上千亿元的新增市场,最初企业还可以依靠渠道和推广跑马圈地。但我国目前经过GMP认证的药企多达4000多家,不少药企生产上百个品种的药品,且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品种又大部分相同,同质化竞争激烈。从长远来看,光靠让利促销肯定不行,必须以品牌经营来带动产品成长。老子说:“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难易相成”,制药企业谁能先从低级的价格竞争上升到品牌竞争,谁就将抢得市场先机。
目前,医疗体制改革方向已经明确。低水平、广覆盖的医保目标主要通过社区医疗、农村合作医疗、大病统筹等方式来实现。低端药品市场应声而起,并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医药产业的生态。
。 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