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支架
一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药物支架——无聚合物药物涂层冠脉金属支架系统,在大连大学董何彦教授领导的科研团队手中“诞生”。这是我国第一个获准上市的无高分子聚合物涂层的药物支架。其研制过程历经十余年的时间。它的问世,意味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自主研制无聚合物涂层载药心血管支架的国家。临床研究表明,该支架可使置入患者缩短一半的用药时间。
支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医疗器械。但是,单独使用支架,一些患者会出现血管再狭窄。另外,传统药物支架是利用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载体携带药物,不利于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董何彦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从改变支架载药技术出发,开发出新型微盲孔载药支架。他们在金属界面原位立体生成微盲孔,使支架表面密布蜂窝状“小坑”,药物就存放在这些“小坑”里。由于不再使用高分子聚合物,药物缓释后不存在载体脱落问题,因此患者服用抗凝血药的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同时,血管内皮细胞也更容易包裹支架,完成血管重建。研究表明,微盲孔并没有影响支架的生物力学性能,其使用的安全性与普通药物支架无异,其价格与传统药物支架相差无几。
据了解,作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新型支架,药物涂层冠脉金属支架系统分别列入“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拥有10余项国家专利。董何彦教授从事药物支架研究以来,一直关注着国外药物支架的发展。在十余年的时间内,她没有停止过追踪相关领域的文献报道。该团队每做出一点成果,就要和国外的研究数据相比较。可以说,该药物涂层冠脉金属支架系统的研制是在向国外药物支架的学习中完成的,是对国外产品学习、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的再创新。董何彦教授表示,“中国的医疗产业要有自己的民族品牌,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去打造民族品牌,促进中国医疗水平的发展。”
首块高血压病基因诊断芯片
世界上首块可指导高血压病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基因芯片日前在长沙通过市科技局组织的验收。该基因芯片是由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衔、历经20余年研制成功的。
基因芯片是近年来世界上迅速发展的高通量检测技术。它将大量探针有规律地排列在片基上,与处理过的样品标本进行杂交,通过检测获取样品所包含的遗传信息。
据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批准生物芯片进入临床的国家,目前我国已基因差异表达芯片、乙肝病毒多态性检测芯片等十几种基因芯片,但运用于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基因芯片在全球尚属首创。个体化药物治疗根据病人的检测状况,按病人合适的药剂药量治疗,可以取得安全、有效、省时与节约的效果。
据研发人员介绍,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诊断芯片在攻克高血压诊治难关后,将向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对诊断和用药要求精细的疾患发起“总攻”。将来,病人在就医时,可携带存储有药物代谢及药物疗效相关的个体基因“名片”,经人机会诊,查明人体与疾病的“作战”实况,医生可据此选择更科学的处方和治疗手段。 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