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管与办的关系,实行管办分开,建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多元化投入,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解放医疗生产力,推动医院自主经营,加快发展。
解决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优质资源短缺引起的供需矛盾,扩大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提高优质资源比重。 公立医院的改革是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不是把现在的公立医院“一卖了之”或者政府“甩包袱”,而是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事业,重点发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
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鼓励有条件的居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努力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
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报销比例。实行及时结报,方便群众,提高管理水平,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当年结余率要控制在10%以内。
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调整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水平。实施惠民医疗服务工程,全市20家惠民医院和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对低保人员实行“三免三减”优惠服务。加大健康教育和政策宣传力度,促进城乡患病困难群众提高就医率。
落实医疗卫生单位职工社会保障。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聘用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公立医院改制后,原有职工的身份和参保政策不变。民营医疗机构聘用具有相应技术职称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事业单位标准参加社会保险。
做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服务。进一步完善市、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卫生人才分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人事代理。积极支持医疗单位引进人才。民营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业务培训、学术活动、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评选、推荐评优、政策知情等方面,与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同等对待。
鼓励和引导患者就近就医。制订倾斜政策和措施,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报销比例,引导患者尽可能在基层就医。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对使用中医药治疗的费用,报销补偿比例提高20%%。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