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在实验室里永远是“嫁不出去的姑娘”,只有当技术转化为产品走向市场,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天津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是源于一批新技术正在尝试走出各自的“闺房”。
日前,一项色谱课题研究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成果鉴定,基于该项目研发的系列产品可广泛应用到苏丹红、氨基酸、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检测中。此项目由位于天津开发区的博纳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目前该系列色谱产品已在新区初步实现产业化,1/3产品销往国际市场,销售收入达3200万元。此次鉴定结束后,该公司下月将在开发区西区实现量产运营,预计年产色谱柱达7000支,占国内近40%的市场份额。
位于开发区开泰科技园内的天津市紫波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系列血液灌流器,主要用于降低肝炎患者体内胆红素含量,减少病人心、脑、肾等多脏器损伤几率,部分产品已进入试销阶段。日前公司新增300万注册资金,力争五年内销售收入达到上亿元,并实现上市融资。
位于开发区的微创外科器械量产基地正进行生产前的调试阶段,预计年底正式投产,10至15万件/年创造的产值预计可达上亿元。该基地普外、胸外、妇产等系列近20个规格的微创外科手术器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产后,该基地系列产品能够为国内患者节省手术费30%~40%,平均单个微创手术可省上万元,20%的产品还将出口国际市场。
20%高速增长:源于集群效应凸现
在完成产值100亿元的同时,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前8月还保持了20%的增速。
以开发区、高新区为代表的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开始凸现。截至目前,开发区生物医药类注册企业已近200家,前8月完成产值近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0%;高新区前8月新落户的7个产业化项目总投资额达26.3亿元,涉及动物保健品、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医疗服务等多个生物医药领域,预计明年下半年起将陆续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70亿元。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生物医药产业迅速恢复,也为新区企业带来了商机。致力于为国际各大制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的凯莱英公司,前8月订单额同比增长近40%;药明康德前8月的外包合同额已超过去年同期的2倍。idwq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