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医疗器械市场,并将在3-6年内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国外医疗器械和药品的市场份额比例为4:6,而中国现在是1:9。目前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19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19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未来,我国医疗器械发展将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技术和产品研发。在新医改的稳步推行下,加大医疗器械产品的研发是目前的重点。另一方面是产业平台搭建和基地建设。关于这方面,目前亟待改变 “散、乱、差” 的局面,实现健康发展。
由于新医改,不少的高端设备仍受亲睐。高端设备已不再是三甲医院所独有,很多二级医院也纷纷采购CT、核磁共振等高端检验设备,这让整个市场看起来异常火爆。国产高端产品仍然十分缺乏。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仍然存在自主创新产品缺乏、过多依赖进口产品、基层医疗机构器械落后等问题。来自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09年上海医疗器械行业产值约120亿元,同比增长17.4%,但是在医疗器械一、二、三类产品中,比较高端的三类产品(如可植入体内的器械),只占两成左右。
高端器械国产化可以极大降低医疗成本。医疗器械科技成果至少需要三五年转化期,没有一两千万元投入也无法产出,这需要相关部门以政策性资金等方式加以推动,帮助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走完全程。
中国人的健康面临着诸多挑战,在一个庞大人口数量基础上,医疗器械产业对医疗保障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要降低百姓看病的成本必须发展中国自己研发的高新技术医疗器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微电子技术、精密加工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医疗器械产业的技术革新与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中国必须跟上这样快速的脚步。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迅速崛起,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从中低端市场向高端市场突破。同时在各国降低医疗卫生费用的大背景下,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出口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医疗器械行业涉及多学科交叉技术,行业呈现出多、小、散、跨度大的特点,行业集中度提升和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假以时日,具备优秀基因的中国本土企业将脱颖而出。
今后一段时间,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思路将以提高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为核心,调整产业发展方向和产品结构,扶持和发展民族医疗器械产业;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导向,发展适合中国国情的医疗器械产品;以大中型医疗器械产品和适宜产品的综合开发为重点,带动相关学科整合与技术集成;以重大产品为目标,通过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实现医疗设备整机和系统的全面升级。
但是,中国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平,大型医疗器械的核心技术大多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里,国内大型医疗设备生产公司很难自主创新和创造品牌。国内企业绝大多数企业都未能涉足高端医疗设备领域。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增强竞争能力,需要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企业素质,要通过实施高新科技产品名牌战略做大做强,一要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二要建立自主品牌。
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要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之列,必须加强产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医疗器械必须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特别是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必将为医疗器械的应用技术成果再创新提供更多的契机。idwq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