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 丹 通讯员张献怀 葛 静)在近日由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的第五届中美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外科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女性盆底修补和重建领域面临材料过度使用、适应证把控不严、专业培训缺失等问题。
女性盆底障碍性疾病是一系列以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盆底器官膨出为代表的盆底损伤与缺陷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常见疾病。当前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自体组织修补、经腹腹腔镜引导骶骨固定术、经腹腹腔镜植入补片修补、经阴道植入网片修补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朱兰教授指出,早在2008年,美国FDA因接到大量网片修复导致的相关损伤、死亡和失效病例报告,先后两次发布警示,要求加强对该技术的关注和管理。2012年,我国妇科盆底专家达成共识,建议经阴道网片修补的适应证应为压力性尿失禁术后复发患者,以及年龄偏大的重度初治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此次大会主席、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鲁永鲜提出,当前我国女性“保盆”治疗面临的挑战还包括:各地在盆底重建外科方面发展不平衡,子宫骶骨韧带悬吊术等重建手术方法没有被完全掌握;许多不具备资格的医师开展手术导致膀胱损伤、直肠损伤、阴道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上升等。
与会专家提出,我国应加强妇科医生的手术培训,建立准入制度;建立全国层面的不良事件统计汇总及上报制度;严格手术适应证,对年轻、性生活活跃的患者,应慎重选择经阴道补片修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