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医疗器械和药品的比例为4∶6,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9。目前中国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装备水平还很低,全国17.5万家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的医疗仪器和设备中,有15%左右是20世纪70年代前后的产品,有60%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产品,它们更新换代的过程是一个需求释放的过程。
随着消费者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家庭医疗器械的需求也在加大,因此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市场,医疗器械年销售额达到325亿元,行业年增长率14%-15%左右。
市场容量大,前景好,利润可观,虽然产品门槛很高,但是依然吸引了大量资金,使得市场更加热闹,竞争也就更加激烈。
家用医疗器械,大多数的消费者投资医疗器械,是为了保障健康。消费者在购买医疗器械的时候更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不像购买生活用品那样更多考虑的是形象品味等问题,而且在价格及使用价值上,更重视使用价值。因为尽管价格便宜,到时候不能使用或是提高生活质量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此种消费,一旦没有达到消费者之前的目标,他们就会受到其它家庭成员的指责。若出现这种情况,对产品品牌的树立、口碑的形成都是非常不利的。
对医疗机构而言,只要他们相信能在较短时间内(即回收期)获取利润,他们通常都愿意下订单。而管理性医疗器械则比较难获得订单,这是因为医院多有这样的认识。
购买生产设备可以赚钱;购买办公设备只是让员工更舒服些,对于医院不会有太大好处,因此医院对购买管理性产品的审批往往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
质量同样是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因为,医疗器械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没有这个基础,医院的正常运营根本无从谈起。
而在购入产品时,领导们还十分关心设备的运行费用、耐久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只有这几个要素都能达到院方的要求,他们才会考虑购买。
所有的消费者,最重视的就是质量,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心理,但这个是不会变的。医疗器械销售人员要针对上述种种心理特征开展工作。idwq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