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华
今年,市政府新增了“上海市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为本市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的手段来早期发现从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
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包括多肉食、少谷物、少蔬果的不合理膳食引起的高蛋白、高脂肪、少纤维状态,以及运动时间少、超重肥胖增多等,因而大肠癌的发生率正逐步年轻化。
预防大肠癌,可从合理膳食入手。膳食纤维是植物中那些不能被人体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成分。因膳食纤维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同时能减少动物性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肠癌发病的机会。
因此,建议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薯类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在维持主食量不变的前提下,用部分粗粮替代细粮。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虽然,与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相比,它们的需要量较小,本身也不能产生热量,但它们在防病和治病方面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视。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微量元素硒等在预防恶性肿瘤方面都有潜在的作用。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核桃、花生、奶制品、瘦肉、海产品等可补充维生素E;麦芽、鱼类、蘑菇等富含微量元素硒。
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粪便隐血试验(FOBT)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粪便隐血试验主要用于检验肉眼不可见的少量出血,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检。需要提醒被检者的是试验前3天内不要食用动物血、肉、肝、铁剂、富含叶绿素的食物如菠菜、青菜,避免假阳性反应;亦不可大量服用维生素C,避免出现假阴性反应。检查结果为阳性者,需再进行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癌及有关癌前疾病的关键一环。建议对于无大肠肿瘤家族史的一般人群,50岁应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无异常,则以后每隔3-5年检查一次。若发现腺瘤性息肉应尽早摘除,术后每年需进行一次肠镜复查。若直系亲属中有肠癌患者,则应该适时接受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