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www.mywtv.cn
■本报记者 原诗萌
十一长假,许多人选择出门旅游。然而,作为重要旅游城市的北京却遭遇雾霾围城,搅了不少游人的兴致。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数据,10月5日,北京市PM2.5浓度为重度污染至严重污染水平,这也将环保问题再次推至台前。
在解决环保问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媒体与教育事业部副总经理杜晓涛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此前所受重视有限,我国环境信息化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应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构建“智慧环保”体系,为“美丽中国”的愿景贡献力量。
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环境信息化的发展水平,与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而长期以来,国家的重视程度却比较有限。
“各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难免会与环保问题产生冲突,但往往是环保给经济让路。环保部门在政府的各个部门中,也成为了相对弱势的单位。”杜晓涛说。
而对于业界讨论颇多的环保部门的“一票否决权”,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曾坦言,由于地方环保部门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环保局长的“乌纱帽”攥在地方领导手中,一些缺乏环境法制意识的领导,用“挪位置”、“摘帽子”等手段,直接干扰环境执法。
在上述背景下,我国环境信息化的发展也较其他领域相对滞后。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魏斌曾指出,目前我国环境监管网络已基本建成,但面对数量庞大的污染源企业、分布范围广泛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和自然保护区等,仍存在着环境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监测点位数量不多,监测数据时效性不强等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环境监察、监测、应急、信息和宣教等系统的互联互通性差,数据交换难以开展,造成大量的应用孤岛、数据孤岛。此外,虽然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环境信息资源,但在环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仍待进一步提高。
发展智慧环保正当时
2010年以来,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重视,环境信息化也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光”。
2010年1月,环保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信息化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信息化的工作任务作出了安排部署。
东软环保行业线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数字媒体与教育事业部。在“十一五”期间,东软环保行业线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级大型项目,对于环境信息化,杜晓涛有一番自己的理解。
杜晓涛告诉记者,当前正在进行的是环境保护电子政务的建设,如果想让信息技术在环保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还应协同各方力量,构建智慧环保体系。
在杜晓涛看来,所谓智慧环保,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现有的信息孤岛,将环保各业务部门的数据集中起来。他表示,环保涉及的面比较广,包括水、气、声、沙等,关联性不是很强,但在智慧环保体系下,却可以对各种污染物进行协同的管理。
比如,看一家企业的用电量,就可以知道企业的碳排放是多少。而根据企业的类型和能耗,则可以测算出企业固体废弃物的种类,以及废气和污水的排量。
在此基础上,环保部门的各个业务系统可以进行联动,实行统一的管理,当出现突发事件时,环保部门的应急系统也可以快速响应。
为决策提供支撑
此外,发展智慧环保体系,还可以为环保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以北京为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高速持续增长,截至2012年2月,北京市车辆总量达501.7万辆,居全国第一位。机动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东软环保行业线承担的机动车危机排放监管平台,实现了对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采用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对北京市43家专业的汽车排放检测场、100多名路检人员、10套遥测设备和近千家维修厂进行了有效监管。
当前,北京正不断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杜晓涛告诉记者,如果这一标准定得过低,会影响广大车主的利益,定得过高,又达不到治理的效果。而通过上述监管平台积累的数据,则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机动车的排放曲线汇集到一起,在标准设定上更为准确,从而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