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升温主要源于创投资本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估,消费升级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都是其中的推动力
1000万美元,这是博能华骨科日前从沃脉德资本获得的一笔风险投资,与沃脉德同时投资的还包括联想资本。在医疗器械领域,博能华只是被资本看中的诸多公司中的一家。今年6月,北京大基康明从胜达国际获得了首轮4000万美元的融资,3月,建银国际向创生控股投资了1700万美元。还是在3月,沃脉德还向齿科隐形矫治企业时代天使注资660万美元。上半年,在医疗器械领域,已经有15个案例共获得1.23亿美元的投资,几乎达到去年全年的投资总规模。2010年是近10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一年已成定局。
无论是从近一年来医疗器械公司IPO的活跃程度,还是近几年医械领域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医疗器械的投资热度正逐渐升温的态势已然明朗。
投资升温
根据CVSource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今年7月,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共披露融资案例78起,涉及交易金额5.7亿美元。今年前7个月已披露案例为13起,披露金额1.05亿美元。在2008~2009年间,医疗器械行业融资案例数为18例,但融资金额分别为9880万美元和1.257亿美元,远远超过2000~2007年的水平。今年前7个月,医疗设备行业已完成15起投资案例,公开披露金额1.23亿美元,体现出投资机构对该领域日渐增长的兴趣。
从近10年的投资情况来看,IDG资本最为活跃,共投资了包括康辉医疗、九安医疗在内的6家公司,涉及金额6313万美元,张江高科尽管披露的投资案例不多,但公开总金额为9597万美元,拔得头筹。
而从IPO的情况来看,今年8月,康辉医疗在纽交所上市,交易首日在美股大跌的情况下逆势上扬了18.06%,表现不俗。根据清华控股华控产业投资基金的调研,从去年10月到今年9月,共有8家医疗器械企业成功登陆资本市场。5年前,蓝韵医疗和迈瑞医疗先后在新加坡主板和纽交所上市,其背后的投资方因此获得较高的回报,使机构开始关注该行业的投资机会,2007年的投资案例即激增至22起,超过2000~2006年的总和。
对医疗器械领域投资升温主要源于创投资本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乐观预估,消费升级以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都是其中的推动力。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协会的统计数据,一方面,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近年一直徘徊在11%~14%之间。另一方面,我国人均医药费用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消费升级的动力强劲。11月18日,财政部称中央财政已安排88亿元全面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其中安排54亿元支持中西部地区以及东部困难地区县级医院改善设备条件,对骨干医师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由此也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下一站或热医械
NEA(中国)全球合伙人蒋晓冬近日在一场创投界的高峰论坛上透露,在中国230多家医疗上市公司里,海内外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不到20家,市值只占总医疗板块的10%左右,而在美国同样的数字是25%。
蒋晓冬认为,这是医药行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一个版块。不过,软银中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软银中国)主管合伙人华平明确表示,看好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前景。
华平认为,从自主产权的角度来讲,事实上中国的医疗器械和国际接轨的程度更高。“中国的医疗器械和国际的差距很小。在过去10年的发展中,中国从医疗器械进口国变成进出国,目前的出口已超过进口50%。同时,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已经走向世界,例如迈瑞医疗在美国资本市场上有稳健的表现。此外,医疗器械已经从模仿产品走到了自主创新阶段。”
曾在西门子工作了7年的华平,对医疗器械领域非常熟悉。他认为,医疗器械发展的引擎有两个:一个是产业相关的技术发展,包括电子、材料、机械,这些方面跟国际相比差距不大。另一个是医疗水平,尽管中国的整体医疗水平比发达国家滞后,但一直在追赶。有良好的技术平台,加上医疗水平的发展,中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就会发展得非常快。
“中国企业有两大优势,一是总体来讲人口比较多,病例和病种多,可以开发出中国自己的产品;二是研发和生产的综合优势,中国的研发团队相对来讲成本低,效率高,采用现在的技术,在一些细分市场上能够做出比国外公司质量更好的产品。因此,总体来讲,中国的医疗器械市场近几年一定会与国际更快接轨。”
在投资机会方面,深圳高特佳创业投资集团董事长蔡达建认为,产品、战略、团队、文化等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企业的发展。用最快的方式把工作做好,这是成为百亿级企业需要具备的品质。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没有丰富的产品线,但如果能够在某些产品上重点突破,这样的企业也具备投资的机会。idwq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