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调整正逢其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中国同样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明确了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凭借着成本和后发优势,中国医药产业在过去的三十年走完了由缺医少药向制药大国演变的路径。同时,进一步的产业升级规划在2010年11月9日《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出台之后,更显得必要和紧迫。
《意见》由工业与信息化部、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三部委联合制定,提出了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五个方面的结构调整的任务和目标,制定了鼓励技术创新、完善集中采购和临床使用政策、发挥药品价格杠杆调节作用等11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从《意见》来看,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三大关键词是“创新”、“整合”与“转型”。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所长林建宁认为,国家“十二五”的核心之一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三部委出台医药行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政策背景。
2011年,中国将进入“十二五”规划阶段,医药这个被国家列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朝阳产业,目前汇集了资本、人才、技术和创新政策等各方期待的目光,如何在接下来的五年既承担起13亿人的健康需求,又成为中国产业经济转型的关键角色,不仅实现满足国内新医改强大市场空间的任务,还能走向国际主流医药市场,树立中国制造在健康领域的诚信品牌,这项历史性的工作,成为当代中国医药产业中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医药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一路经济腾飞,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09年,医药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1万亿元,2010年有望再创新高,各项预定目标已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我国医药外贸表现出更加迅猛的增长势头,化学原料药、医用敷料和耗材的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企业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快。医药产业内涵与社会影响不断提升,在百姓社会生活与国民经济建设当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为下一步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要看到,我国的医药产业仍有巨大的升级发展空间。我国医药产品尽管在上游产品的出口占据了较大优势,但资源型、污染型和粗放型的产业特点仍比较突出,在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环保优势的制剂产品出口上仍有较大差距。在医药知识产权的享有和输出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有较好基础的中药产品,仍未形成国际核心竞争力。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多国贸易保护措施升级的势头,中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在工业化革命发展的高级阶段,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迅速增长,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在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健康产业,受到所有发达国家的一致重视,并且都取得了很好的产业发展和社会效益。相信中国医药产业面对新医改带来的13亿人的保健大市场,面对国际经济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中国特色的卫生保健科技和产品也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大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