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一会儿”——《让子弹飞》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可以概括2010药店舞台上资本留下的浓墨重彩。而业内也预测,资本对药品零售市场的强大推动力在2011年更为精彩。
海王星辰非典型样本
和高盛对赌并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的海王星辰一直被视作药店资本化运作的样本。她在2007年的成功上市也鼓励着不少后进者向着上市的目标跃进。虽然,在2009年度的药店排行榜中,海王星辰仍以31亿元的零售总额再次夺冠,但这些数据背后我们仍能看到她戴上枷锁跳舞的艰辛。
2010年11月17日,海王星辰公布其2010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大降71.6%,11月26日,高盛将海王星辰评级由中性下调至卖出。分析师称,目前海王星辰在零售药店销量面临压力,同时称经营成本上升将会降低毛利率。
截至2010年8月底,海王星辰在全国近80多个城市开设的直营门店达3007家。
各路资本发力零售
2010年,股市资本、风险资本、民营资本、国有资本齐头并进,不少较大规模的连锁药店正在往资本化经营的方向努力。
上半年,与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新上药系登场后,其披露的上半年年报显示,上半年医药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4484亿元,同比增长30.49%。门店网络分布中国8个省市,其中在上海市拥有的门店数高达1061家。
如果说上药零售在华东市场拔得头筹,国大系的终端网络在今年则呈全面开花状态。今年8月,国大药房正式进入安徽市场,并在当地掀起了并购潮。
10月12日,复星医药增资金象大药房,使其间接对金象大药房的持股比例由5%增至55%。联想到今年3月份复星医药零售品牌“复星大药房”统一更名为“复美大药房”,复星系零售品牌战略也全面铺开,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复星医药对于零售药店的前景抱有信心。
12月13日,北京另一上市药企嘉事堂也发表公告称,向旗下嘉事堂连锁增资3,000万元,用于连锁药店业务扩展项目的投入。
九州通于11月2日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九州通的上市,必将加快国内连锁药店资本运作的步伐,加剧连锁药店中原逐鹿的热潮。
与之相对应的是,11月,3年前以“中药第一股”在美上市的贵州同济堂药业方面传出酝酿退市的消息。据悉,此次酝酿退市是由贵州同济堂第二大流通股股东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同济堂董事长王晓春共同提出,其给出的退市理由是“股票表现不如预期”。尽管同济堂方面表示,其子公司贵州同济堂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所“代表”的药品零售部分在整个公司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退市对其亦无太大影响,但其在海外上市的经历仍然可兹国内的药品零售企业借鉴,那就是——海外上市融资既是企业的助推器,也可能是一道无形的枷锁。idxdy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