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2010年真正入主北药系的华润医药相关公司未来的发展,如双鹤药业(600062.SH)、华润三九(000999, )(000999.SZ)。看好2011年计划到香港融资的上海医药(601607.SH)。看好中国最大的医药整合平台国药系的相关公司,如国药股份。看好作为地方整合平台的仁和药业(000650, )(600650.SH)和中恒集团(600252.SH)的发展。其它如2011年预期将实现股改承诺的哈药系的相关公司,如哈药股份(600664.SH)、三精制药(600829.SH),以及一直存在整合预期的同仁堂系的同仁堂(600085.SH)、广药系的广州药业(600332.SH)和白云山(000522.SZ)也值得关注。
其次,纵向一体化收购,使产业链利润最大化。
看好具备纵向产业链整合能力的公司,如中药饮片的龙头公司康美药业(600518.SH)以及资产重组后,业务涉及化学原料药、制剂、中药饮片、中成药、生物制药、保健品、医药商业等几乎所有医药子行业,覆盖整个产业链,从药品的研发,生产、到销售(包括以分销为主、调拨为辅的批发和零售业务)的上海医药。
再次,产业整合提速,龙头公司受益。
相对于发达国家大输液市场的集中度而言,中国大输液行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看好行业龙头科伦药业(002422, )(002422.SZ)和双鹤药业继续扩张和盈利提升的能力。
出口趋势转型,投资虚实相兼
医药保健品出口是政策鼓励、支持的方向,尤其是制剂的出口。从目前看,医药产品出口能真正为相应公司带来业绩贡献的主要集中在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医疗器械上。
制剂的出口虽然短期不能为相应公司带来实质的业绩支撑,但这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和强调的方向。
如果从趋势性投资角度讲,推荐制剂出口相关公司:海正药业(600267.SH)、天士力(600535.SH)、康缘药业(600557.SH)。如果从业绩贡献角度讲,推荐医疗器械出口相关公司:鱼跃医疗。
资源垄断优势,抵御风险因素2011年医药行业面临的两大主要风险是:药品价格下降和生产成本上涨。我们认为,部分具有垄断优势的企业,可以通过产品涨价的方式适度规避这两大风险,从而保证盈利能力和利润的增长。
因此,推荐原材料(中药材)和终端垄断公司康美药业、品牌和技术垄断公司云南白药(000538, )(000538.SZ)、东阿阿胶(000423, )(000423.SZ)。
估值:相对溢价高,绝对值不高
目前,整个医药板块2010年动态PE为39倍,全部A股动态PE为19倍,医药板块溢价率2倍,处于历史高位。但从医药板块动态估值的绝对值看,与历史平均水平相当,并没有处于绝对高估值的状态。
医药板块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分别约为14000万亿元和9200多万亿元,占整个A股市场总市值和流通市值的比例均已接近5%。
从市值占比角度看,参考其它市场医药板块市值占比,随着医药行业和公司业绩的持续、稳定高增长,板块市值占比仍有上升空间。
全球转移研发生产VS中国国际化,出口向制剂转型。国外医药公司为缓解盈利能力下降和利润增长压力,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研发和生产。
这为中国医药产品出口和企业国际化创造机会。大宗与特色原料药、医疗器械出口已成熟。国家政策鼓励加快转变出口增长方式,扩大制剂出口。
全球并购VS中国整合,看好具备外延扩张能力的公司。全球医药行业历经收购兼并,集中度大大提高。为应对增速放缓,收购仍风起云涌。
从集中度水平、企业自身发展需要和国家政策角度考虑,中国医药行业正处于整合大潮中,集中度将随时间推移而提高。
综合考虑需求因素和新医改对药品价量的影响、医药制造行业历史增长规律以及未来药价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我们判断2010年医药制造业的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将呈前高后低的走势,全年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将分别为25%和30%。预计2011年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速分别为20%和25%。公立医院改革开锣,机会多多
行业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增长影响最直接。因此,行业政策的变化,有可能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医改政策中,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方案涉及的五个方面内容中最难,也是进展最慢的环节。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渐颁布,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战打响了,由此也将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2010年2月21日,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启动公立医院改革。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非营利分开的有效形式。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2010年12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颁布。
目前,按经济类型分,我国私营医疗机构约占一半,但私营医疗机构主要以小型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护理站为主,而国有医疗机构则以大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为主。
这一大一小的区别也体现在收入比例上,国有医疗机构因规模大,收入占我国医疗机构收入的绝对权重。而私营企业虽然收入规模与比重小,但却取得了年均70%以上的复合高速增长。
我国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数量上各占一半,但因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主要以大型综合医院为主,而营利性医疗机构以专科医院为主,所以从提供的医疗服务(如诊疗人次数和入院人数)看,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从国外经验看,公立与私立医院的比例各有不同,但无论公立还是私立医院最终还是选择非营利性质为主,这主要与医保报销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有关。未来随着我国公立医院改革、医院投资主体多样化,预计公立医院的比例会降低。
随着营利性医院在税收、医保等政策方面与非营利性医院趋同,我国营利性医院的比例会上升。
从西班牙与澳大利亚的经验看,公立与私立医院在数目与收入之间并没有固定的关系,只要提供的医疗服务质优价廉、物超所值,私立医院的规模完全可以超过公立医院,取得更好的收入。
因此,预计未来我国私立医院在收入、规模上完全可能超过公立医院,取得较大的发展。
我们认为,随着各地公立医院改革的细则陆续出台,2011年将迎来医院股权投资的热潮。除了看好已涉足医疗领域的A股相关公司如爱尔眼科(300015.SZ)外,我们还关注投资医院管理公司的相关公司如国药股份(600511.SH),以及未来准备进行医院股权投资的公司。
行业政策提高壁垒,创新企业有望胜出
政策鼓励创新,如《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就指出:在化学药领域,争取有10个以上自主知识产权药物实现产业化;在生物技术药物领域,争取有15个以上新的生物技术药物投放市场;在中药领域,培育50个以上疗效确切、物质基础清楚、作用机理明确、安全性高、剂型先进、质量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在医疗器械领域,培育200个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先进医疗设备。idxdy0003